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东工业大学图书馆现有外文图书14万册,但实际利用率却很低。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其一,经费不足,购不进新书,使得藏书内容陈旧、老化;其二,没有保持某些图书的连续性、系统性;其三,管理服务水平存在某些不足。针对此种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外文图书利用率,以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的水平,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空间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尝试着将讲桌附近的区域划分强势、次强和平势几种位置。当教师身处上述三种位置时,这些位置起着衬托、强化和补充教师有声语言的作用,从空间上反映出讲授内容的主次轻重及教师对所授内容的态度。同时,随着授课内容的需要,教师在不同位置之间有意识、有规律地移动,这便形成了课堂鲜明的空间节奏。  相似文献   
3.
一、“BAR”效应的定义及内涵 人们在社会中的交际交流不仅仅依赖有声语言,同时还大量地使用着无声的语言,如表情、举止,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等。这种无声语言的使用(或称非语言交流)不仅仅作为有声语言的衬托和辅助,许多时候和许多场合它们都独立地、明确地表述出人们的意愿和情感。在非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使用较为频繁的是空间语言。在空间语言的使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置放一段栏杆、几节柜台或一张桌子,这些栏杆、柜台和桌子及切割出的空间便有着明确的语言和特定含义。它们清晰地表现出人们的空间关系,有力地维持着由这种空间关系产生的秩序,并把相关的人群一分为二,成为对立的双方。我们把这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BAR”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