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下简称为“中体西用”)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敏感的历史与现实的理论问题。一提及这个问题,人们自然首先注意到张之洞及其《劝学篇》。那么,“中体西用”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张之洞附和并强调这一观点的原因及其目的何在?怎样理解和评价这一问题?考察我们这个民族近百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复论争,总结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种种教训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答案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结合宗法制文化,将中国古代教育置于传统文化之中,剖析一下自秦汉至鸦片战争间的教育之特点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就教于同行和广大读者。 一、教育的依附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是家族宗法制,它纵穿整个封建社会,中国古代教育与它并存了两千多年,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不断更替,但家族宗法制却根深蒂固,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为中国古代直到民主革命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和科学是战略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艰巨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到了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肩上。我们认为,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极为丰富的,借鉴和研究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科学文化的普及和提高,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