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8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0世纪末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发现,近30年来,接受过较高教育的流动者返乡的可能性平均更低,这一模式在各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尽管如此,近年来,拥有农业生产技术的男性流动者更倾向于返乡,且相应效应不断增强。健康状况对流动者返乡决策的影响较为复杂;各时期因健康状况变差而"被动"返乡的情况在不同程度上持续发生。文章认为,流动者往往根据自身人力资本的比较优势决定是否返乡。到目前为止,"返乡潮"并未引发人力资本较高的流动者选择性地回流,其对传统人口流入地"用工荒"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短缺程度的加剧,而非优质人力资本的流失。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的人口流动与事实城市化对城市环境与人口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在深圳市开展的调查,分析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特征与身心健康状况,初步检验了环境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身心健康的净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而言,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健康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倡导良好的保健行为和生活习惯,对于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育龄妇女对新生男、女婴在完全母乳喂养时期方面的差异。该研究以被调查妇女的曾生子女为研究单位,利用多层模型(包括母亲与婴儿两层)在控制母亲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等异质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家庭既有子女性别构成对男、女婴完全母乳喂养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家庭性别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并影响到对子女的养育。  相似文献   
4.
齐亚强  牛建林 《社会学研究》2012,(1):106-129,244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婚配模式也经历了变迁。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婚配模式的变迁,检验了工业化理论对我国婚配模式演变的解释效力。研究发现,我国各时期的婚姻匹配模式主要表现为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同类婚;此外,各时期的异质性婚配现象呈现明显的对称性。不同社会特征婚姻匹配强度的变化趋势部分印证了工业化理论,自致性特征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而先赋性因素的重要性则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对同类婚和异质婚具体形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社会阶层的边界可渗透性在各时期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同类婚和异质婚现象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中国流动与健康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人口、农村外出返乡人口、乡城流动人口以及城镇居民等不同流动特征群体之间的健康差异进行比较,并系统检验了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两种健康选择机制——"健康移民"(healthy migrant)效应和"三文鱼偏误"(salmon bias)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健康移民"和"三文鱼偏误"选择效应。在控制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关健康行为后,流动人口自评一般健康、慢性病状况、经常性身体不适和肺活量等健康指标显著优于农村留守人口,乡城流动人口患有慢性病和出现经常性身体不适的可能性也显著低于农村返乡人口。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乡城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除慢性病和心率过高症状外)不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牛建林 《中国人口科学》2012,(4):103-110,112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主要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辍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同龄人外出务工现象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辍学具有吸引与示范作用。一个区县同龄人外出务工的比例越高,在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可能性越高;与完成义务教育者相比,初中辍学者更有可能外出务工。与同龄人外出的影响不同,家人外出有助于降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风险,促进其接受较高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了21世纪最初十年间中国婚姻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变化,着重检验了夫妻教育匹配对家务分工平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平等分担家务的现象近年来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接近两成的已婚夫妇相对平等地分担家务.夫高妻低的教育匹配模式不利于推动家务分工平等化以及改变"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与之相对,夫妻教育相同和夫低妻高的教育匹配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男性平等分担家务.文章认为,夫妻平等分担家务代表了现代社会经济和性别平等文化背景下家务分工演变的方向.实现这一转变,女性自身教育水平的相对提高以及教育匹配现象的演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与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则是家务分工平等化的重要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 1990年人口普查北京地区 1%抽样数据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夫妇婚龄差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不同队列夫妇婚龄差的变化特征 ,采用生命表技术探讨了婚龄差对夫妇一方预期丧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往不少研究发现,父母生育年龄过晚不利于子代健康发育。在后人口转变期,日益普遍的晚育行为如何影响子代健康还有待考证。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系统检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出生时健康禀赋和成长过程中多维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过晚生育会显著增加子代出生体重偏低的风险,对子代成长过程中的体格发育和综合自评健康均具有不利影响;相应影响机制既包括先天因素导致的初始健康劣势及其长期不利健康效应,也包括后天家庭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多维作用。在人口负增长形势下,重视父母晚育行为对子代健康发展的影响,对于强化年轻人婚育决策的健康理性意识和提高全社会健康资本积累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扩张是现代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供给和经济增长冲击的重要政策思路,然而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形势下,教育扩张的政策空间和实施效果必然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加速了教育供求矛盾的转变。一方面,少子老龄化进程直接导致全国各级学龄人口规模在过去30年间下降三到五成;另一方面,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劳动供给结构性短缺,进而对学龄人口的教育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加剧了教育资本市场回报率的扁平化趋势,导致有效教育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近年来,全国每年有数百万新增劳动力在高中及以下阶段结束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些现状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教育资本高效积累的关键“短板”。提高教育资本积累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阻断新增人口中低教育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从巩固和培育有效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等方面着力,切实推动各级教育有序、高质量和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