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蒙古人民共和国元史学家达赖博士及其随员卓力克图先生,于1988年5月18日上午前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参观访问。达赖博士首先同情报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举行了座谈。院党委副书记克尔伦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并对蒙古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座谈会由情报所所长乌力吉图同志主持,他简要介绍了情报所概况和蒙古学情报工作进展情况。达赖博士介绍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情报研  相似文献   
2.
前言帝俄时期,喇嘛教盛行于以后贝加尔为中心的布里亚特地区,那里不但有大批喇嘛,而且还建造了许多寺庙。据1846年统计,布里亚特地区共有佛寺34嗽、僧院144处、喇嘛4594人,信徒则多达122259人(尤姆苏诺夫撰《豁里部十一位父老世系谱》,35a)。统治这些憎俗信徒的最高权威是布里亚特地区喇嘛教首领班第达堪布喇嘛。历代班第达堪布喇嘛均由沙皇任命。在沙皇制度下,以堪布喇嘛为首的全体憎侣,一方面要自觉地做沙皇的忠实臣  相似文献   
3.
1987年8月8日是美国著名蒙古学家N.鲍培90寿辰.鲍培是俄罗斯人,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1925—1941年任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43年移居德国柏林,任柏林大学教授,1949年赴美国,曾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68年退休。1929—1942年,他曾在外蒙古、中亚、阿塞拜疆、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和土耳其等地进行语言、民俗调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清朝统治下,多数蒙古部落都被纳入“盟旗制”统治系统。关于这一制度的大体情况,过去已有不少论著说清楚了。但这些论著几乎都是依据《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等清代史料或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史料写成的,而且只提到构成盟旗制度的几个必要条件,却没有涉及制订盟旗制度的具体过程,甚至似乎使人觉得蒙古归顺清朝之后,盟旗制度顺利实施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那么,盟旗制度果真是如此受蒙古人欢迎的统治方式吗?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试就喀尔喀蒙古引进盟旗制度的过程重新加以论述。根据过去的研究情况,下面首先探讨盟旗制度的梗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日查巴特尔著《哈腾根十三家神祭祀》(旧蒙文 A5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海拉尔1987年3月出版,198页),是一部论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鄂尔多斯合答斤家族(旧的氏族制度现已不复存在,故本文不称氏族,而称“合答斤家族”)主持的“诸汗家族十三阿塔天祭祀”.不言而喻,合答斤家族是成吉思汗十一世祖孛端察儿之兄合答吉的后裔,《元朝秘史》上写作“合答斤”或“合塔斤”。阿塔天,通常译为家神,指与祭祖有关的神或天.本书著者认  相似文献   
6.
一、火落赤诺颜的出身和住牧地青海地区在1630年喀尔喀绰克图洪台吉侵入以前,内蒙古土默特人在此称雄。青海地区土默特人集团的首领名叫火落亦。他也是该地区新兴教团黄帽派的一大施主。事实上,在他那一代,黄帽派不仅在西藏本土,而且在康区和内蒙古也大大扩展了势力,火落赤本人就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蒙古的游牧形态——古列延与阿寅勒问题,试对成吉思汗时代游牧生产的条件及实现这一条件的社会关系——亲属关系与政治关系作一考察. 我是个社会人类学者,本文在游牧社会一般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仅就有关蒙古的历史和民族学调查的种种因素,提出一个可能的解释。这一解释如蒙批评指正,则不胜幸运。  相似文献   
8.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前东洋文库理事长(木夏)一雄博士因心脏病发作,于1989年11月5日下午在自己的书斋中溘然长逝,再过6天就是他的79岁寿辰。他长期患心脏病,但在逝世前一天,还在东洋文库埋头于研究工作,并兴致勃勃地同文库工作人员进行交谈。他的逝世很突然,我们都感到深切的悲哀和痛惜。  相似文献   
9.
日本第27届阿尔泰学者会议(库里勒台),于1990年7月15—18日在长野县上水内郡信浓町野尻湖饭店举行。研究北亚、中亚和西亚的学者共45人参加了会议,其中蒙古学学者有:石桥崇雄、梅村坦、宇野伸浩,海老泽哲雄、小泽重男、片山章雄、河内良弘、神田信夫、菊池俊彦、北村高、盐谷茂树、田村建一、东城敏毅、桥本胜、原山煌、林俊雄、樋口  相似文献   
10.
卫拉特纪事     
早先,和鄂尔勒克为率属民一万五千户离丹霍博克赛里、额敏一事,向巴图尔浑台吉禀报:“霍博克赛里地方狭小,人口又少,我的属民难以耕作为生,无法恢复元气。我想迁到辉特北界的单棵树地方,让属民耕作,休养生息。”于是,率属民从霍博克赛里、额敏出发,迁往单棵树地方,在那里种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其他卫拉特人正苦于诺颜们造成的饥荒,民不聊生,闻讯后便纷纷投奔和鄂尔勒克。和鄂尔勒克收留了他们,在短短几年内,属民便增加到四万户。于是,他携带家眷和归附的四万户属民迁往伏尔加河、乌拉尔河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