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之铮 《新天地》2016,(6):20-2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年高校招生是由各大院校自主命题的,1950年改为由各大行政区统一命题,其中华北、东北和华东三个大区联合命题。在此基础上,1951年教育部尝试跨行政区的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这也是高考制度的雏形。这一年的语文作文题首次采用了两个题目,考生二选一。一个是《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这个题目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别致的,因为现在的考生往往是高中生,写课外工作很可能局限于做学校义工或者社会志愿者,帮助家务或者孝敬老人之类,但是在1951年,参加高考的相当一部分考生是从军队、机关中抽调进高中进行文化补习和培训的干部,这些人都有相当长时间的工作经历,这个题目明显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从这一年起,高考作文题“力争让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的原则逐步确立了。另一个作文题目是《论增产节约的好处》,则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伊始,虽百废待兴却朝气蓬勃的气象,此时是抗美援朝激烈进行之际,前方志愿军浴血奋战,后方努力生产,鞍钢增产节约的模范工人孟泰已闻名全国,一场全国范围的增产节约运动正在酝酿之中,作文题目也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王之铮 《新天地》2016,(7):21-23
经过“文革”十年的沉寂,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成为举国关注的一件大事。由于“文革”十年中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因此这一年的高考是由各地分别命题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