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國古代整個經濟之所以長期地帶原始性和自然性,是和村公社的長期地和頑固地保持,有連带關係的。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说: ‘在印度和中國,生產方法之廣大的基礎,是由小农業和家內工業的合一而成的。在印度,還有以土地共有为基礎的村落共同體的形態;在中國,原來也是有這個形態的。……’(馬克思:资本論,第三卷,第二十章。郭王合譯本,一九四七年版,第二六一頁)可見村公社的形態,在中國,一直到階級社會中,還继续存在很久,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很多的史学工作者,把中國過去曾經存在過的井田制度來證明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存在,是非常正確的。不過,关於井田制度的史料太庞雜,又很不具体,從來做井田制度考订工作的人,又把它講得複雜化了,以致很難整理。本文想通過周代的休耕制度來说明周代村公社在經濟制度上所能發揮的性能,與當時村公社所有土地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童书业先生为了証明春秋战国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封建社会,特别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中反映的經济制度来加以阐述,以证明他说法的正确性,我们为了展开讨论,就也局限在这两部书中提出不成熟的意见,来和童书业先生共同商榷。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仍然坚持从殷商到两汉,都是奴隶社会,我们认为从殷商到战国初期,那一时期的奴隶社会有两种基本结构存在,即农村公社和未获得充分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在评价孔子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孔子是代表旧的统治阶级即领主阶级的利益的;鲁国的大夫三桓,尤其是季孙氏,是代表新兴的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孔子既然代表旧的领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孔子的思想是保守的。在当时,鲁公要比周天子进步,三桓要比鲁公进步,阳货要比三桓进步;孔子不但不肯和阳货合作,甚至还不肯和季孙氏合作,他主张张公室,他代表保守势力和进步的势力来进行斗争,因此孔子是一个顽固分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中世纪历史分期问题,目前正要展开讨论。以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中国的封建社会在魏晋开始,而从夏殷一直到东汉,都是奴录社会。在这漫长的奴录社会中间,又可以分做两个大段落。第一个段落,从夏到战国(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那一时期的奴录社会,有两种基本结构,即农村公社和未获得发展的原始奴录制;第二个段落,从战国末叶到东汉帝国崩溃  相似文献   
5.
近两三年来,有一少部分同志,在隋末农民战爭研究中,特別强調了隋末統治阶級的內部矛盾麄冋J为在隋皇朝建立之后,进一步限制或削弱世族的力量,在經济方面,隋前期,令州县“大索貌閱”和“输籍定样”,来搜括世族蔭附,巩固均田制度;在政治方面,罢九品中正,海内一命以上之官,皆由吏部辟暑,煬帝时,并建进士科来选拔官僚,这样,对世族也是进一步的削弱。由于隋皇朝一貫以来,在經济、政治各方面打击士族,因此隋末农民大起义发动,士族也参加农民起义,来反对隋皇朝的統治。他們还列举了当时地  相似文献   
6.
最近全国历史学界正在集中注意力讨论农民起义的性质及其作用问题。封建社会前期的农民战争是反对封建制度均呢?还是对封建制度起巩固和完善的作用呢?在讨论这一问题上,大家都集中注意力来讨论秦汉三次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上。我本来也想来参加这三次起义的讨论,可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提起笔来,就感到作为魏晋封建关系正式确立论的我来参加讨论秦汉三次大起义,必然会别人说别人的一套,我说我的一套,格扦不入,争论不起来。因为在我看来,战国以后,农奴制还在萌芽阶段。秦汉三次大起义,是属于古代社会中起义性质,而不是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前提就不存在。同时,要讨论秦汉三次大起义,必然会讨论到所有制问题。同志们提  相似文献   
7.
封建关系的形成两汉以来,新的生产力继续增长的结果,奴录制剥削形式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奴录社会的解体,就是这一矛盾极端尖锐化的结果。黄巾、黑山、白波等农民大暴动,崩解了东汉奴录制带国,同时,这一结果,也引起了封建关系的急剧发展,使得在旧的奴录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封建结构更加巩固地取得了领导地位。现在,旧的、奴录与奴录主的生产关系,不得不让位於新的、依附宵民与封建主的生产关系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占统治地位。一种剥削制度代替了另一种剥削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