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本文使用了国际间移民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概念,通过对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对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情况及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正规教育与培训的作用。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对其经济地位获得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对原有的人力资本进行转换,使之能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作用的问题,还面临着突破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原始社会资本”的束缚,建立新型社会资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体系下的社会心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研究方法,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化结构体系与基本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关系,分析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次级制度与社会心理特征的关系,从而从社会制度结构分析的角度,解释当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制度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社会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是导致目前我国社会心理复杂特征的深层原因;改革以来利益格局的变动带来了利益觉醒和社会活力,但原有次级制度规则与市场规则的冲突则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社会心理特征与社会不满。社会心理的合理分化与整合应是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在发达社会,社会成员的地位构成及分配是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因而社会成员趋向在已分化的地位之间流动。但对于当代中国(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社会)来说,由于其社会正处于急剧现代化进程之中,且发生了根本性的制度变革——社会主义革命,则当代中国社会成员的地位构成及分配就还是一个涉足未深的课题。特别是,如果我们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结合起来分析,相信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和发展道路不无启迪。本文由于是对这一题目的初步讨论,只拟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化结构,或目地位构成及分配的制度化结构,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包罗万象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将一个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视为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是社会学独具特色的研究角度和分析框架。 本文拟从这样一种角度,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做一尝试性分析。这里,社会结构是我们使用的主要分析概念,同时也是主要的分析对象。所谓社会结构,指具有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意识形态向社会心理的内化及其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依据 任何具体的社会过程,都不可能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任意发挥。一个完整而健康的社会过程,应该是社会机体的各部分、各要素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其中就包括社会意识内部过程的协调与统一。社会意识现象及其内容不仅源于现实世界,而且影响着现实的社会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一领域大多停留于历史唯物论的认识高度上,很少对其内部过程加以具体考察。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改革的全面展开,社会意识内部的矛盾愈来愈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市职业流动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经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职业流动率偏低 ,且大量劳动者有流动意愿却没有流动行为 ,这些都说明我国的职业流动存在着障碍。本文将这些障碍分为个人障碍和制度障碍、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等 ,并根据经验社会调查所得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我们认为 ,消除这些流动障碍的关键在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迟缓甚至停滞,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的原因。从社会学结构分析角度来看,现代化过程要顺利进行至少在结构上要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社会中各结构部分能够接受同一制度化规则的支配,二是社会结构体系内部包含的社会不平等,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和改善。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缺乏这两方面的变化,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家从根本上缺乏变革的能力,这个问题只有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