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以"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文化共享工程如今需要及时适应技术发展,转变传播模式,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走出新的发展之路。本文尤其关注到在微传播时代,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可能,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路径上,ChatGPT通过前所未有的大语言模型训练和对人类反馈方式的学习,具备了生成对话的能力,在语词重组、自我表达修正和信息整合方面的强化使其成为知识生产的新引擎,又通过掌握特殊标记和经验性学习能给出一定的情感反应,从而形成了对人类的“超模拟”。人们在索取答案、发起挑战、提出问题的同时形成自发投喂AI的群体行为,ChatGPT据此反向延伸人类,不断获得更好的连接能力和嵌入社会运转系统的机会,其生长速度显现出新的摩尔效应;反向的技术依赖、动态的连接与嵌入、加速堆叠硬件和升级算法等构成其传播逻辑。最后,ChatGPT开启了“人机共在”的新主体时代,人机协同将作为长期的社会解决方案,而针对人机交互的复杂性和AIGC的衍生问题,也可能陷入诠释经验的多重解释的迷乱之中,故需要在突破“主客二元论”和“诠释经验主义”两个传统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阶段与全息形态,Sora通过计算拟真与线性生成的技术机理、专业镜头与感官主义的内容表征、无限输出与随机变量的智能属性,正在生成一个AI视频世界。与前视频化阶段相比:Sora的超级劳动能力意味着其不再是绝对意义上的技术客体;Sora视频呈现的内容不再是真实世界的直接映射与依据;Sora建构的视频世界与以“真实”作为基底的人类社会既形成相互补充、干预的关系,也带来观念对抗和认知负荷,由此引发了主体、客体和本体3个层面的媒介认知的转向。为防止真实世界和人类自身被完全统摄入虚拟化进程之中,建立认知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行动。人们需通过视觉实践消解认知困扰,利用虚拟经验再造现实世界和运用情感力量彰显人类的主体性,在生活世界中做一个富有情感和意志坚定的行动者,合理扩大人类不能被替代之缝隙。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与现代性危机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消费主义盛行、价值理性失落、个体无意义感不断滋生,青年主体在“假装活在1980—2000年”等类似的豆瓣小组和虚拟空间中恣意地怀旧,但这种行为和价值观的本质是抵抗吗?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开展线上田野调查,在对个体言论和社群整体予以深入考察后指出:青年主体呈现出对时空压缩的回避、对工具理性的反抗等反现代性特征,更倾向于是一种本能防御而非有意抗争,他们逃离现实而实际上又深陷于现实,这使得现代性危机无处不在。青年人的“无力感”可以理解,但一味用“怀旧”替代“求新”的价值取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