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徐复观看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心"的文化,"心"是存在意义之根源和价值评判之所在。不过,此"心"并不是宗教的信仰起点,也不是思辨所构建的形上本体,而是生命本质在经验和历史中的呈现。他说:"人生价值的根源在心的地方生根,也即是在具体的人的生命上生根。具体的生命,必生活在各种现实世界之中。因此,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儒家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千百年来儒家“道统”脉络与人文理念,始终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所以,弘扬主流价值必然绕不开儒家精神,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儒学研究必须正视当下现实,积极探寻儒学与主流价值的交融路径.  相似文献   
3.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分别代表西方文化的三种类型,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递进式的关系。历时地讲,"前现代性"与"现代性"分别由一种本体形态所支撑,即相应的"客体"本体、"主体"本体。由于"后现代社会""正处于路途之中",其特质"后现代性"目前还不明晰。正因为如此,需要为"后现代性"建构一种本体形态以为支撑。对应地讲,这种本体形态应为作为"客体"、"主体"两种本体之综合与超越的"道体"本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