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跨省域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社会、生态和城镇整合发展的结果,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区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规模和空间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分形理论对经济区意义上的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同于单纯对城镇体系的考量,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城市职能,进而进行城镇体系的规模和空间整合。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选择星座型作为城市体系空间整合的主要,推动城市规模与职能定位、空间分布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略,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了新型城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方面,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技术进步、交通区位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正是经济、法律、规划、技术等方面作用的必然结果.随着快速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自组织动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分析与决策、生态城市建设等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也发生改变,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组织形式等也进行相应的重组与调整.  相似文献   
4.
1992年1月,李长春最早提出中原崛起的概念。2003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对实现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发展布局、战略举措、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实现中原崛起,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原人的梦想,也是河南践行科学发展观、振兴中原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目前,随着促进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各项措施的推进,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到新的战略起点上,正在进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社会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一个积极拼搏、充满希望的中原正在崛起。本刊特组织刊发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的四篇《中原崛起总体思路的系统化研究》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中原崛起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为加快推进中原崛起步伐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新涛 《城市》2011,(7):59-62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特大城市集聚功能的日渐强化,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提出加快特大城市的有机疏散,但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在特大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快速交通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通过陕速交通引导特大城市进行人口、产业和功能的有机疏散,可以有效地促进特大城市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承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新涛 《经营管理者》2009,(21):123-124
固定资产投资是"三驾马车"中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通过对1989-2008年以及2009年上半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河南、湖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投资率、投资效果系数与广东、北京的比较分析,认为投资效率与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而且中部地区还出现了宏观与微观投资收益的背离现象,进而提出中部地区提高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和城市体系中承担重要职能。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心城市城区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集群发展既要考虑城区经济的特点,也要考虑城市自身的基础和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和区域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第29页)恩格斯还说:在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中,如果蔑视理论思维,那就连忠实地追随事实也办不到。 观察是科学认识的第一性的和基本的认识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引导人们得到关于外部世界的第一手的、原始的信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不通过观察,“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感觉是运动着的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08页)观察和感觉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观察是促进发现“实物的任何形式”、“运动的任何形式”的“新现象”的必须遵循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