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五经臆说>是阳明先生于龙场留下的重要佚著,但无论是古本<王文成公全书>还是今本<王阳明全集>,均只见其一十三条而未见完絷.其中<春秋左传>之"元年春王正月"条与<易经>中"贞"一条,阳明对之作了疏解,充分反映了阳明"龙场悟道"之初"以经注我"并"甚觉吻合"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3.
"黔中王门"要真正在王门后学中取得一席之地,关键问题在于思想义理的深入研究.重要代表人物李渭,其学以"仁体"为主旨,而"毋意"功夫论的提出,是为了实现"仁体"本体.同时,"毋意"论为建构与"仁体"相一致的"先行"道德实践方法论奠定了基础.李渭与同时代王门后学学者相比论学并不落伍,哲理思考并不逊色,其学说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学术历程可分为"为学"与"为教"两部分,而在"为教"历程中,作为功夫的"静坐教法",曾被人与作为本体的"致良知"宗旨简单地加于并列.事实上,阳明的思想体系内含两个不同的系列:本体与功夫.本体是他的学术主旨和立言宗旨,功夫是实现立言宗旨的手段和方法.两个系列相互依存,但不能混为一谈."静坐"与"致良知"分属不同系列,二者之间不存在所谓"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晓昕  陈一键 《理论界》2005,(10):89-90
当前,我国的法官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利于审判职能的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予以分析,并积极探讨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问》是王阳明关于古本《大学》立场的最后总结。《大学》自《礼记》中脱胎而出,经历了一个主要从二程《改本》到朱子《章句》的衍化过程,此一衍化的结论,尚有诸多方面引起阳明的怀疑,这种怀疑主要表现在文字的考据和义理的注疏两个方面。阳明的怀疑初发端于龙场,经多年之揣磨而首揭于南赣,于临终前以其《大学问》为之总结,稿授门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对象拖放技术,并研究了如何利用MFC实现该技术;利用MFC实现对象拖放,编程比较容易,代码可读性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司法改革的需要,随着法律观念的转变,必然推动刑事诉讼法的再次改革和发展。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某些规定由于受当时观念的束缚,不但不具备瞻前性,反而具有相对滞后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诉讼法律制度的进步性,因此,刑事诉讼法的再次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以"龙场悟道"及其之前的"为学"诸变为题,根据阳明《年谱》及相关记述,分析王阳明的为学历程,是"三变"、"四变"还是"五变"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的最高范畴,而"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范畴的比较和考察,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处理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关系,又是怎样从认识论进入到伦理学的.从这些考察与比较中,可以看出阳明与康德在思考上的某些联系以及二者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