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但是,近几年来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却散布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果真如此吗?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站在真实的历史土壤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作一番认真的审视,就会得出绝然不同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其所导致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生态利益观的缺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文章分析了生态利益观缺失带来的危害,进而论述了生态利益观的基本内涵以及生态利益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哲学理论内涵及其在我国实现的紧迫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观念的转变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4.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也是一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谐消费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和谐的消费则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唯有在人们的思想上真正建构起和谐的消费观,才会有和谐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南巡重要讲话的一个主要内容。对此正确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对于更好地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具有深刻的理沦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总结我国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新结论。 (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种障碍,从根本上说源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的活动方式,因而,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人类活动方式。人类的活动方式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对于人类活动方式的变革,也即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生态思想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侧重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性思考。《江泽民文选》中的生态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的实践过程,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的结晶。其生态思想既是当代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今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学习《江泽民文选》,探讨江泽民的生态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事业中提出的一项崭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导引、支撑,和谐文化及建设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生态文化从本质上看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文章力求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现代生态文化及建设之内在关系,最终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培养生态意识重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生态意识重在教育王杏玲谢光前1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已解决温饱问题的中国人民必将致力于追求更美好的生存质量。这意味着人们不仅要吃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喝纯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还要能欣赏到山青水秀、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美丽自然景观等等。然而,...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刍议谢光前,王杏玲基于对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种基本形态的理解,思想家们对文明的界说,几乎毫无例外地围绕着人自身的利益而把文明界定在物质和精神这双重属性之中。然而,与物质文明的发达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共生的还蕴含着与人类追求幸福相反的一面,即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