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技术推动下,由农村用户自主拍摄的“三农”短视频悄然兴起,成为了各大短视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短视频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其在赋权农村用户参与信息流动的闭环,加快创新扩散进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补充传统媒体单一报道框架,展现更立体的“三农”形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三农”短视频之低俗化内容损害农村形象,同质化内容造成审美疲劳,分发不合理导致信息遮蔽等短板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其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大力调控。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社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巨大的变革——由传统社会迈入互联网社会进而到时下的移动互联网社会。同时,社会的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形态也持续受到这股技术力量的冲击,受到了巨大影响。审美意识是文化形态的一种,并且在新的移动互联网语境下,势必会产生有别于传统审美意识的一些新特征:审美媒介更加便携、自由,与文本的交互体验更加直接,审美活动也更趋于日常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标准、审美体验与审美接受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移动媒介的便携与交互体验的直接性使审美标准趋于差异化,社会个体之间借助于移动网络平台的交流更加便易也使得审美体验呈现出分享娱乐的趋势,同时,审美接受也由线性的“视域融合”特征演变成“块茎式”的“视域迭代”特征。在这种审美意识的革新中,把握住以上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艺术活动、审美活动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其所产生的审美“娱乐化”、“低俗化”以及“审美泛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3 年起在央视“中国大会”系列节目的牵头下,一大批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涌现,并于 2017 年呈现出强势回归、火爆荧屏的现象。近年来,该类节目的市场环境严峻,数量锐减明显,虽然 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固定受众的青睐,仍面临传播闭塞和招商引资难等现实困境。文化类综艺节目要 想突围,必须从传播和营销两个层面同时发力:将多频多终端线上传播与户外宣推等线下传播结合起 来,利用各方资源,构建传播矩阵;在节目的具体营销实践中,树立商品营销理念,精准化广告投放, 根据节目体量进行衍生品开发,打造节目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乡村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传统审美意识中重要的一类空间表层。在乡村审美中,视听带来的审美知觉在传统的时空一体观中经由静观的审美走向流观的审美体验,从而帮助人们摆脱现代物欲的困扰,开启人与自然在乡野原生态中的对话。乡村视听审美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人们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并伴随着生态恶化、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现实问题出现。乡村有着有别于城市的生态功能和审美价值,让人们能够在当前环境所遭遇的困境中从视听审美和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寻找新的审美主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感与亲密感,反对技术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分离对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乡村聚落空间异化与“话语失序”的关系、聚落空间重构模式变化与多元话语权力博弈过程关系的梳理,指出“乡村话语主体性”的缺失是空间乱象产生的根源。为了使乡村回归话语本位进而主动构建聚落空间,在辩证看待政府主导型、利益导向型与价值导向型空间重构模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话语主体性空间重构模式”;依托重构乡城平等互补空间格局、重建乡村空间政策保障机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价值挖掘与体系构建、乡村组织的集体决策等方式,以期培养村民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重塑乡村话语主体性,激活内生动力;并借用德波“漂移、构境、异轨”等策略从物质空间、行为空间、精神空间三方面消解“话语失序”,缓解聚落空间的异化,实现乡村聚落空间的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