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湛恩是抗战期间为国牺牲的唯一的大学校长。他参与创建了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上海国际友谊社等多个民间国际组织,接待了包括孟禄、泰戈尔、范朋克、莫列德等在内的诸多外国友人,更多次出席国际会议,是1920—1930年代上海国际交流领域的弄潮儿、国民外交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湛恩坚持留守上海,一方面继续领导沪江大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开展抗战的国际宣传,坚决拒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教育部长之职。导致刘湛恩被敌伪暗杀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在国民外交尤其是关于抗战的国际宣传方面的重要作为和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虞和钦是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弟子。作为清末民国时期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亦操琴、藏琴、斫琴,并提出了琴之“工内适独”说、刚柔指说,尤其是他的《〈琴镜〉释疑》一书有功于杨氏琴学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上海理工大学源于德、美在华教育,在其后的发展中又糅合了法、苏、英元素,经历了同济德文医工学堂、中法国立工学院、沪江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等历史阶段,更衍生了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和中英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今天在国际化和工程教育领域的独树一帜,在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和它这样的历史过往紧密相关,是中国和德法美苏英等元素共同写就了上海理工大学国际化百年工程教育史。  相似文献   
4.
虞和钦系清末民初中国传统士人转变为醉心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他的诗文作品,既有原创诗文,也有诗文评论。通过对虞和钦的原创诗文、诗文评论加以简单介绍与评析,基于他“文辞服务于精神”的诗文风格介绍,分析了其诗之“质”、文之“质”,最后指出其诗文作品可启牖后学。  相似文献   
5.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源头为沪江大学前身上海浸会大学堂图书室。基于沪江大学管理者对大学图书馆的深刻认识,简述1907-1937年间沪江大学图书馆的经费、馆藏、馆舍及图书馆管理的发展状况,为当今大学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学无不有自己特色的校报校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的沪江大学,自不例外。在介绍沪江大学出版的校报校刊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主办者——如学校或院系、社会实践基地,学生,社团——的视角分析这些出版物的主要特征、文献价值,指出沪江大学校报校刊的出版史与沪江大学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轨迹紧密相联,这些出版物不仅可作为研究沪江大学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沪江大学师生精英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今的大学生也具有精神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浸会在华的一所教会学校,沪江大学存世40余年。其间,很多教育家、学者、社会贤达、爱国人士、基督教徒,或为学术交流,或为宣传救国,或为传教,都曾在沪江大学发表演讲。而大学生们对演讲和辩论的热衷,更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脉络和发展轨迹。这些演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文化对中国教育的渗透,也体现了沪江大学在双重调整中的“中国化”进程和中国社会包容、吸纳外来文化的流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