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国人眼中的“大中华”王缉思,朱文莉“大中华”的含义8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商业周刊》等酉方报刊开始用“大中华”一词来表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间扩大了的经济联系和政治统一的前景。美国人最早公开讨论“大中华”概念,是在1990年3月美中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对中日两国而言,钓鱼岛成了两个国家改善关系的最大障碍。同时,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再次突出。日本为牵制中国而在军事和安全方面进一步向美国靠拢,中国则认为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崛起而挑动中日矛盾。于是一个奇怪的局面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合作伙伴——美国和日本,恰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如果跳出当前博弈看历史,中日关系本不应是今天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王缉思 《领导文萃》2011,(20):23-25
时下,在中国常被提及的一种观点是,美国是中国核心利益的主要威胁。这种看法主张中国外交政策应集中精力应对西方威胁,中国应在那些对西方国家持反抗态度的国家中寻找战略盟友,如伊朗、朝鲜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文明冲突”论战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所引起的反响。第一,亨廷顿认为以宗教和精神信仰为核心的内容的“文明”是影响冷战后世界政治的最重要因素,引起了关于文明与国际政治互动关系的争论。第二,亨廷顿说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异将导致重大冲突,在中国学者中引发了有关中西文化能否融合的讨论。第三,在对亨廷顿的回应中,学者就伊斯兰文明的当代发展趋势和作用提出了不同现点。第四,美国国内的种族和文化矛盾是亨廷顿理论的重要出发点。第五,作者对亨廷顿观点的政策含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的美国缺乏一项明确的长期外交战略。美国外交决策的彷徨犹豫和前后矛盾,固然有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等方面的国际原因,但本文强调的是其国内根源。美国总统和国会的外交决断能力减弱,参与外交决策的政府机关和影响决策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多,造成了决策机制的混乱。主张经济优先、安全优先或人权考虑的观点相互抵触,反映了外交思想的混乱。同时,美国国内价值观念、种族关系、社会关注点。国民凝聚力的变化,也对外交思想产生了冲击。然而根据美国政治观念、现实利益以及全球政治变化,本文仍对美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做出了一些基本估计。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加强美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在海外大力开拓商品和资本市场,保护美国商品的国内市场,打击走私贩毒,限制非法移民,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问题,都既是外交政策问题,也是国内政策问题。越来越多的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参与到对外事务中去,极力影响外交决策,形成外交决策机制的进一步分散化。内政和外交越来越密切的互动关系,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的一大特点。近年来中美关系摩擦不断,其中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是重要原因。美国宗教组织在政治上重新活跃起来,不遗馀力地攻击中国的宗教…  相似文献   
7.
王缉思教授被公认是中美关系的权威学者,近期,王教授提出中美关系事关"两个秩序"的观点,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对大国关系,两国交往越来越深,而在交往的每一个层面上,都是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事实上,中美两国决策高层对双边关系的关注点各有侧重。中方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防止美国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内秩序,而美方更为关注的则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