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许林 《江淮论坛》2001,(5):101-105
苏轼作为杰出的赋家 ,其赋内容上包蕴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关心国计民生的理念 ,顺应自然、旷达开朗的襟怀 ,务实合理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追求等 ,以及美景、真情、妙理的和谐融合、小中寓大的自然物象、神思妙想的奇幻境界等审美品格和特色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阮籍(210—263),名震魏晋文坛的“怪杰”,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更是我国诗史士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一方面,它刚问世就“为世年重”(《晋书·阮籍传》),被誉为“五言之警策者”(钟嵘《诗品·序》),另一方面,其“警策”是什么,人们又大为茫然:“厥旨渊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赋选》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赋体文学作品选集,由著名学者香港大学罗忼烈、何沛雄两教授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毕万忱编审合作编著,选文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分为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唐宋卷(附金元部分)、明清卷,共四卷四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已问世的第一卷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是鲁迅小说中颇为“古怪”的一篇。他自己说过:“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表现的深切”无疑是指内容——反封建的彻底性,这好理解;但“格式”即艺术形式的“特别”,表现在哪里?众说纷纭,却又都语焉不详,难以服人。刘绶松同志说:表现在“承继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严谨、洗练的特色,而且给了它以创造性的发展。”(《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第57页)这未免牵强,与我国古典小说以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取胜的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5.
<正> 怎样理解“风骨”和“建安风骨”这两个概念?学术界虽然讨论过多次,但一直未能获得圆满的答案。鉴于它们由来已久,影啊深远,涉及到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拟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发展的宏观角度,联系它们的提出及在实践中的运用,对其涵义及衍变作一点再认识,以期抛砖引玉。“风骨”——个衡量文学“质”的价值尺度“风骨”一词可溯源于汉代推断吉凶祸福的“骨相”、“骨法”(见《论衡》),  相似文献   
6.
近读傅璇琮先生的《李白任翰林学士辨》(载《文学评论》2 0 0 0年 5期 ) ,获益良多。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杜甫虽考中进士 ,与个别翰林学士也有过交往 ,但他本人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毫无关系。”颇令人困惑不解。杜甫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有无关系暂且不论 ,说他“考中进士” ,却是闻所未闻的 ,因为《旧唐书》本传有明确记载 :“甫天宝初 ,应进士不第。”《新唐书》本传也说得很清楚 :“甫字子美 ,少贫 ,不自振……举进士 ,不中第。”两书都说“不第” ,没有一点含糊之处。杜甫一生只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是开元二十二年 (735) ,时年…  相似文献   
7.
“干谒”,《辞海》释为“求请;有所干求而请见。”又引书证《北史·郦道元传》:“性多造情,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多为人所笑弄。”显然,这与“干媚”、“干禄”等一样,是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意味着一段不大光彩的行径,如张衡所说:“欲巧笑以干媚兮,非余心之所尝。”(《思玄赋》)那么,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有无“干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了鲁迅小说的结构形态及体系。结合对鲁迅小说的具体分析,指出鲁迅小说的结构体系是灵活多变的,是开放性和多样化的。具体由三大部分组成:一、传统的结构形态。二、现代化的结构形态,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类型:1.以典型感受为主体,结构内容心理化;2.以典型体验为骨架,结构目标情致化;3.以典型物象作牵引,结构线索象征化;4.以典型场面为单位,结构层次蒙太奇化。三、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相揉合的结构形态。最后作者论述了全面、深入地认识鲁迅小说结构形态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对推动鲁迅研究的新发展和繁荣新时期的文艺创作,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独耻事干谒”,这是杜甫脍炙人口的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下简称《赴奉先咏怀》)中的一句,与评价杜甫的思想和人格关系甚大,应当辩析清楚。“事干谒”就是以诗文奔走权门,营谋功名利禄;“独”即惟独,这都没有什么疑义。关键在于“耻”在这句诗里的的具体内涵,即诗人因何而“耻”——是对干谒这种行为的“耻”,还是为自己从事过干谒而“耻”?《六书总要》释“耻”字:“从心  相似文献   
10.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杜甫自华州弃官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开始了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秦州虽然只住了短短三个月(十月之后又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却是不平凡的、值得大书一笔的三个月!在这期间,他写有五律五十六首,五古二十九首,五排四首,合计八十九首诗篇,接近了长安十年创作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