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学生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那种把培养学生能力认为是中小学教育的事,与高等教育无关紧要的说法,是非常片面的。诚然,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同时增长的黄金时代,但应该看到,中小学阶段学生所形成的能力,一般多限于基础方面的能力。到了大学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系统的微观、变量和新兴科学知识,随着知识量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和世界观的逐渐形成,这个阶段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多属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实践创造的能力。这说明由于学生年令不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是有区别的,高等学校也必须和中小学教育一样,根好地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纲领有了,蓝图有了,关键是要真正重视,扎扎实实地抓,组织好施工”。《决定》对师范教育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本文试图根据《决定》的精神,并结合实践中一些认识问题,谈谈高师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请专家、同行教正。  相似文献   
3.
宋朝是经过唐中叶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近二百年藩镇割据和长期军事混乱,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的。因而,宋初统治者鉴于五代乱离,君道寝微,武夫悍将不时危及朝廷的历史现象,认为这是由于儒术不振,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秩序的伦常遭到破坏的缘故,故其立国之初,一变前代弊俗,把推行古文崇儒视为国  相似文献   
4.
国家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量合格人才。因此,高等学校应把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又有专业特长的高级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培养人才要通过很多途径、环节来进行,就学校教育工作的性质而言,主要是通过执行教学计划来实现的。它包括政治和业务培养这两个方面,政治培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形势任务、时事政策课和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掌握理论武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解决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根本政治方向问题。业务培养要通过很多环节,如一系列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环节来进行。上述两方面工作虽是异曲不同的两个侧面,但最终都是为培养人才的同工目的服务的。在这两者的关系中,又都是通过教师的教书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来实现育人目的的。这是学校教育不同于社会生产部门培养人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改革潮流推动下,通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学校全面改革的核心。但它必须以管理改革为依托,要靠先进的管理方式来调动大家积极性,才能达到教改预期目的。近二、三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本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的精神,抓了管理制度和教学业务领域的两条线的改革,使之互相促进相互配合,到目前来看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主要是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普通高师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以请同行专家教正。  相似文献   
6.
课程设置是从所开设的学科门类上,来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需要和体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水平。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使学生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专门人才的依据和保证,因此说课程设置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制订、修订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组织管理教学如不精心研究课程,则达不到提高质量培养人才的目的,所以不能不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