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社会生活领域中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生活的丰富尚未实现协调发展。本质上看,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要解决这一矛盾,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应明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经济内容也包括文化内容这一基本前提,通过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广大人民的精神境界,以促进人们全面理解和合理追求真正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建构文化自信愈发成为中国步入历史新阶段的紧迫任务。建构文化自信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相对滞后、文化价值诉求的相对混乱、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的相对失语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观,反思并超越传统意义上二元对立的文化观念,努力克服现代性困境,破解现代性发展之谜,积极寻找建构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逻辑展开过程中,存在着一次深刻的路径否定,即"历史现象学的辩证法演绎"取代"历史现象学的价值批判".这一方面,标志着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没落;另一方面,预示着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精神在马克思话语体系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复兴.但是,理解这一哲学路径的转换,必须基于此前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程,从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及对"人的解放"路径的探究出发,才能真正重现《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理论范式变革的深层逻辑渊源及其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5.
田书为 《理论界》2012,(3):45-46
"可持续"和"发展"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矛盾丛。自然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与滥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逻辑",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近代西方哲学的根本价值指向,是人类主宰自然,索取自然,挑战自然,进而造成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启示我们,向自然界学习,以适应自然、依赖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而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私利,一味索取自然,那种盲目追求GDP的发展观、政绩观应当废止。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认为,相对贫困是个体自然差异的外在表现,无法被消灭。绝对贫困是个体脱离分工体系后的遭遇,导致了社会解体,必须予以消灭。遗憾的是,慈善事业、社会救济或通过惩戒逼迫贱民成为劳动者等方式,都无助于消灭绝对贫困,消灭现代社会成了维护现代社会的唯一方式。黑格尔陷入了困境。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的逻辑前提,认为相对和绝对贫困都是阶级压迫的产物,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依据唯物史观,指出贫困问题得以解决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也克服了黑格尔的资产阶级立场,指出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步,劳动者在“阶级意识”的作用下,能够通过革命消灭阶级压迫,改变自身贫困境遇。同时,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个体自然差异将无法成为个体获得财富多寡的最终根据。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困境,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难以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批判和重构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历史维度。“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探索现代性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问世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贡献。它证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它增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