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域差异是导致文学创作风格有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北方文学、东西部文学之所以得以命名,正是源于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背景。然而,南北方文学、东西部文学之间也存在相互交融的现象,成为地域分野中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地域文化之间的共通性促成主流文学样式的发展,同时,独特的文化也铸就了极具个性魅力的文学品格。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地域文学的精魂之所在。本文试图以自然地理坐标系为参考系,浅析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与当代多元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解放》周刊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前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刊物,刊登了大量宣传抗日战争、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文章。《解放》周刊的文艺栏目与报刊上的政论紧密结合,或以文艺作品支持抗战,或宣传边区的文艺建设,在对敌抗日、争取民族解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解放》周刊的文艺栏目不仅见证了解放区文艺从初生到成熟的过程,也为后来《解放日报》等党报党刊的文艺副刊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在对张爱玲和她笔下主人公遗传与变异关系的分析 ,遗传指主人公继承了张爱玲自身的某些个性特征 ,传达了张爱玲自己的思想感情、经历 ,以及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种带有自叙性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味 ,易为广大市民阶层所认同。变异指主人公对张爱玲及其社会的普遍正常人事的异化 ,作家通过对异化心理及导致其产生的不正常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刻剖析 ,使作品在感性形象之上充满了对客观社会的理性思考 ,从而引起知识界普遍的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在中国西部的传播--以川陕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新青年》在西部的传播以间接方式为主。其传播特点也与先觉的东部有明显的差异,即整体的滞后与内在的不平衡,互动反馈不足而单向接受影响深远。《新青年》对西部社会、思想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对西部现代文学的生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构成了《新青年》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满族作家叶广芩在其京味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传统女性形象。有独断专权的大家长:舅太太、瓜尔佳母亲和惠生老太太,有封建文化的“守护者”:舅姨太太、二格格和莫姜。作家对前者虽然给予了一定的理解,对她们身上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痼弊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对后者在进行批判的同时,又寄予了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6.
残雪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她本人并未刻意追求。残雪认为只有彻底的个性写作才能把女性主义文学进行到底,因而,她始终致力于探索人幽暗隐晦的灵魂深处。她早期的短篇小说《天堂里的对话》虽然展现出与其它作品不一样的温暖明亮的色调,但其人物内心也存在着焦虑与不安。小说完全建立在内心世界的剖析上,“我”和“你”可以说是一个人分裂出的两个灵魂,由此产生出“理性与欲望”“屋外与屋内”“等待与追寻”的分裂心理,从中可以折射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自我价值的探寻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当代反腐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存在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这两种文学现象在它们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性;而就文学创作本身来分析,在作品内容、写作手法、作家身份和写作目的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