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庭内部的代际影响,父代的流迁行为将对子代的居留意愿产生影响,有助于未来子代实现“留城”行为.  相似文献   
4.
盛亦男 《南方人口》2012,27(4):8-15
本文根据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家族制度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结论认为,家族制度约束力的三个部分:宗族势力、婚嫁模式和传宗接代观念对男孩偏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婚嫁模式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地区在历史上是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交汇的地区,各种文化互相影响、交汇,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生育文化。在这种生育文化的影响下,长白山地区一直稳定于低生育水平上,少数民族的人口发展也成为全国典范。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活动理论与压力应对理论,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2SLS、GMM等模型,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参与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同时抑制了基本活动功能、工具性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受损,降低了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2)劳动参与、志愿参与、娱乐参与等不同类型的社会参与均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3)机制分析表明,社会参与可以显著缓解近期和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健康的冲击;对经历多种负性生活事件、近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效果尤为突出。(4)异质性分析显示,社会参与对高龄及居住在农村或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健康提升效果更明显,不同社会参与类型对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健康促进效果存在异质性。文章认为,应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发展老年志愿事业、加快完成社区适老化升级,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环境建设与制度保障,逐步构建起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化社会,最终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水平与迁居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家庭化迁居水平、迁居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经济收入是影响家庭迁居决策的刚性因素。流动家庭向老家的汇款金额与举家迁居行为呈负向关系。移民网络提供的迁移信息因乡土秩序排序呈现强弱关系差异。家乡中拥有的住房、土地等实物资本具有保险机制,会降低举家迁居的可能性。人力资本禀赋与迁居决策呈较为特殊的非线性关系。较大的家庭规模、未成年子女数量的增加,会使家庭采取谨慎、缓慢的方式进行迁居。迁入地的社会融入情况良好时,有助于促进流动家庭在城市长期定居。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CMDS调查数据,分析2010~2018年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的特征及变迁。研究发现,中国的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呈现“同中有异”的变化特征。稳定性表现在,家庭迁居模式保持稳定;家庭的迁居决策仍体现出理性人的特征;先行者多为年龄较小、学历较高的男性家庭成员。新特征表现为,举家迁居的家庭已占流动家庭中的多数;家庭化迁居的速度加快、居住更加稳定;随迁家庭成员中老人、子女数量有所增加;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在近十年明显提高;流动家庭的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住房支出负担加重。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家庭"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家庭迁居的经济决策模型,对家庭的迁居决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家庭通过对迁居的货币价值进行精确衡量,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的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迁居行为。在家庭实际迁居的过程中,为了维持家庭的抚养、赡养等功能,家庭的迁居策略可能并非最优化的经济决策。流动家庭会将部分社会成本进行内部消化,以减少流动行为对传统家庭功能的削弱。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早期的家庭政策是通过普适性的福利性手段减少家庭贫困,全面提高公民的福利水平。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完成人口转变之后,家庭的发展进入后现代化时期,家庭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为达到国家的人口战略目标,西方国家的家庭政策从覆盖全民的福利性保障,逐渐转为在保证福利的同时,更加注重鼓励生育。当前西方国家在家庭政策的实施中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包括家庭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产假、生育补贴和工作保护,以及儿童看护和教育政策。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政策的已有经验,我国家庭政策体系可以采取"保基本、广覆盖、福利与调控人口并重"的政策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