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读完张旭著《大理白族史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版)一书,感到写得淋漓畅快,心悦诚服。此书主体观点正确,选取资料新颖,论断谨严有力,结语辩证精微,虽不无可以挑剔之处,但整体是完好的。此书颇有不少独到之处,在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云南大学《西南研究丛书》第十种本)之后,是富有功力的一部白族历史著作。一、“白人”和“汉白人”  相似文献   
2.
已故台湾学者凌纯声先生,多年潜心从事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和东南亚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自成体系的独到见解。本文是凌先生以英文撰写的论文,原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二辑上册,现由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前理事长石钟健教授译出,以资研究与参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凌先生的铜鼓研究,有其长处,同时也有其短处。长处之一是他在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吸收的营养较多,因此能提出较新颖的论点;短处之一,则是由于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阻隔,使他对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长足的进展很不了解,更谈不上学术上的取长补短与相互交流了,这不能不是凌先生和我们共以为憾的事。历史要求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彼此携手,共同努力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时凌先生于九泉之下,也当以此为慰!  相似文献   
3.
论广西悬棺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三:一是把个人的看法公开发表出来,借此向广西的同志征求意见。二是提供一些新的情况,如各地现存的悬棺、有关的遗迹和民间传说等,把这些发表出来,供大家讨论研究。三是通过讨论的方式,对有关问题,求得接近一致的认识;特别对于“百越”之间的源流问题,求得正确的看法。这对于弄清壮族族源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最近我们收到“光明日报”社李蔚(系我刊顾问)同志转来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石钟健先生给他的一封信,信中石先生对我刊发表的一些文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现将这封信的内容摘要如下: 李蔚同志: 承蒙介绍,《兰州学刊》编者已寄赠几期刊物。看过之后,感到其中颇有不少篇具有独到见解的好文章,如张岱年的“中国文化与辩证思维”、牛龙菲的“文化进化学提要”。前者论证辩证思维,后者论证人类文化学,都是确切精到,具有独创见解的好文章。二文中尤以后一篇更具有新颖的深至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五、从风俗信仰的相同论证越与骆越是否同源越与骆越有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意识信仰,表现在产翁之俗、悬棺葬、鸡骨卜、鸟田传说和仙掌崇拜等特征中。 (一)产翁之俗妇女生子三日后,即下床操作,婴儿则交其夫卧床抚育,谓之产翁。此系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遗俗,在转入父系社会的很长时期,一些民族仍然保留此种风俗。越与骆越同有产翁之俗。“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太平广记》卷483,引《南楚新闻》)  相似文献   
6.
铜鼓上有种种纹饰,船纹乃是其中之一。对铜鼓上的船纹,曾有各种不同解释,但不能认为每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应当看到,解释的不同,在于研究者立论各有偏重,因而未能反映全面,甚至不能把主要事物摆在主要的地位,不过如此而已。本文除对铜鼓船纹的不同解释略作介绍外,主要目的则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1942年和1943年的暑假,我曾到云南西部的历史名城大理、邓川等地,访问有关南诏、大理两个地方王朝的历史遗迹,前后历时4个月。我沿途在一些城镇和乡村,都停留一段时间,而以在喜洲、邓川钞录墓碑铭文,占去的时间最长。大概从有文字记载的时期以来,洱海沿岸便成为白族及其前身昆明、弥蛮、河蛮、自蛮以及民家的一个聚居区。  相似文献   
8.
过去,对于广西岩壁画和福建岩石刻进行调查研究,往往是分别进行的。现在应当把两者合在一起,作综合研究。因为两者有着“基本相类”的情况。只有对两者作全面地历史地分析,才能把两者间的根本关系寻找出来。一、花山岩壁画和汰内岩石刻的发现一九五六年,在广西左江流域的“花山”岩壁上,发现一批用赭红颜色涂绘的岩壁画,这批画把古代当地人民社会生活的某些场面,生动活泼地反映了出来。(见图三)左江岩壁画不限于宁明县“花山”一处,学术界所以采用“花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笔者1962年撰写的《试证越与骆越出自同源》一文的修订稿。1962年,笔者为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五年级开设《壮族专史》课。在讲授壮族民族源流时,曾以此稿讲授一次。第二年,又为留学生讲授一次,后为广西历史学会要去,刊在该会1963年《会刊》第一期上。此稿自撰写至今,已历二十年,由于新资料的陆续出现,感到很多不足之处,应当加以修订。这些资料包括旧文献和考古、民族、人类、语言等学科的新资料,已为越与骆越出自同源的论点,提供了丰富的论据。同时,也为在几个民族间出现文化特征相  相似文献   
10.
铜鼓上有种种纹饰,船纹乃是其中之一。对于船纹正象对于其他纹饰一样,曾有各种不同解释。解释尽管不同,却都从反映客观事物立论,但不能因此认为每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应当看到,解释的不同,在于研究者立论各有偏重,因而未能反映全面,甚至不能把主要事物摆在主要的地位,不过如此而已。本文除对铜鼓船纹的不同解释略作介绍外,主要目的则在谈谈自己的看法。壹、铜鼓船纹的不同解释和越海船说的根据对于黑格尔(F.Heger) 第一类型铜鼓上的船纹,大致有三种解释,即超渡船说、竞渡船说和越海船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