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为了维护西陲的安宁,明政府在嘉峪关以西设立了安定、阿端等七个卫所,史称关西七卫。关西七卫的设立,与元朝中期以来察合台后王集团在河西西部至畏兀儿之地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元代西北历史的影响,充分考虑到了东部察合台后王集团在当地的势力,基本以察合台后王集团的分布为根据,早期七卫首领主要由察合台系诸王担任。元明二代,以出伯家族、安定王家族为首的察合台后王集团一直在发挥着防御西域各个地面和维护河西安宁的作用。结合元朝西北历史特点和民族源流去探讨明代的关西七卫,有助于我们真正弄清七卫的来龙去脉及明朝政府经略西北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明代西北的研究,近25年(1978~2003)来国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猎的内容极为宽泛。  相似文献   
3.
明朝北直隶祭祀的主要内容有文庙各坛祠春秋二祭、名宦乡贤春秋二祭、八蜡神庙春秋二祭、社稷坛春秋二祭、风云雷雨坛祭、霜降祭、邑属坛祭、清节祠祭等,是明代北直隶地方经费支出较多的一项,财源是征收的代役金。京府顺天负担更重,除以上祭祀项目,还额外有其他祭祀,由代役金和税银共同承担。明代的乡饮酒礼源自古礼,是由地方官宴请当地年高有德者于公堂,其意为敬老尊贤。明代北直隶的京府顺天和京县大兴、宛平的乡饮酒礼费用较高,其他的府县则较低,经费出自代役金。祭祀与乡饮酒礼给北直隶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元明之际,受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的影响,西域、甘肃的伊斯兰教有了很大发展,是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由西向东逐渐传播,且受元明两朝统治者对该教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西北为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情况相异,很难进行整体研究,目前所见多为单个民族研究成果。裕固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一个民族,对其在明代的发展情况,如明代的关西七卫,专家学者关注较多,尤其是对哈密卫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明代西北蒙古族的研究,涉及到蒙古族与土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形成的关系,蒙藏关系,蒙古族向青海的迁徙,蒙古族在西域的活动等;对明代西北藏族的研究,则集中在明政府对藏区的治理措施、藏传佛教、藏族移民与人口等方面;明代西北的回族专论和综论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回族的发展演变、回族与伊斯兰教等。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西北边防体制包括西域、河湟两个方向,在西域设立关西七卫,在河湟地区设立西番诸卫,是体制不同的两类卫所,同时,这两类卫所在维护西北边陲方面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代北直隶差役费用支出数额很大,有地方官差、兵差等各种差役及费用等。这些差役在一条鞭法实施之前是以力役形式服务,一条鞭法实施后,这些差役始征收代役金。明代北直隶的地方行政事业费用包括县政府的各种日常活动经费、官场交际费用等,名目繁多,不可尽数。这些经费均来源于徭役的征发及征收代役金,即有纳银当差的,有以力当差的,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是与明政府重视中央、轻视地方的思想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 ,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明代的西北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1978~ 2 0 0 3年间大批与此有关的学术论文问世。对明代宁夏的政治研究中 ,军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政策及其他所占比例较小。对明代宁夏经济的研究 ,涉及屯田、官牧、水利、马政马市、农牧业、土地、西北城市、粮食作物等 ,研究面较广。对明代宁夏文化的研究 ,则集中在佛教、方志、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明代的北直隶辖八府二直隶州,属京畿要地。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经济不够发达,矿税负担相当高,是明代全国负担最重的地区。鱼苇课,原来只是对鱼船、苇场征税,后又在无鱼苇之地额外加征其他税课以充鱼苇课,如卖苇箔税、卖鱼税、落地税、果园菜畦税及窑井税等,当地人民赋税负担沉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