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市场预测支持系统的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和统计相关的理论,预测支持系统确定预测量的相关因子,分析了建造预测模型的过程,给出了待预测量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之。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江苏省135家中小工业企业的调研,将代工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划分为成本、质量、交货和柔性,企业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利用因子分析探索了竞争优先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质量、交货和柔性对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交货影响最大,但成本对企业绩效没有影响。这为中小工业企业选择竞争要素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制造部门的战略参与对竞争能力及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企业竞争能力及其绩效的关系.通过样本调查和线性结构关系(LISREL)分析结果显示:制造部门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竞争能力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导致绩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境策略在被动阶段和主动阶段的不同,且一些企业已启动主动减排阶段的产品创新策略。本文在碳减排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企业主动碳减排创新策略实施进行研究,引入碳排放交易制度及政府补贴激励,构建了政策驱动下的企业主动碳减排成本收益模型和行业成本收益模型。以矩阵正定性判定企业碳减排是否存在最优策略,同时探讨该最优策略能否实现行业帕累托最优以及如何实现。研究表明,企业主动碳减排创新策略存在最优,企业对碳减排策略的投入随着其相应减排效果系数、减排收益系数与碳排放交易下政府超额补贴系数的增加而加大;行业实现帕累托最优需要政府激励政策引导,且碳排放交易下政府超额补贴系数为行业内定值,随行业内各企业减排效果与创新收益的增加而减少。此外,根据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的数据,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赋值,并以水泥企业为例,通过典型算例分析和关键参数灵敏度分析进行模型有效性验证。算例分析结果证实了创新收益和政府碳排放交易下的补贴激励是企业主动碳减排的关键因素。本文从阶段划分的视角对碳减排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可为企业主动碳减排创新策略的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此外在政府引导企业碳减排帕累托改进过程中,应保障企业碳减排效率在同一水平,创新力较强的企业,减排量相应较大,从而实现碳减排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规、制造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战略-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政府法规、制造战略及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江苏省135家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法规对成本、质量、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成本、质量与创新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质量、创新对非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成本对非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其制造战略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企业低碳制造战略形成与实施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战略转型是企业应对碳排放约束与顾客偏好的必由之路,为此将企业制造战略演进为低碳制造战略(LCMS)。在新制度主义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LCMS的结构要素、企业LCMS形成和实施的驱动因素以及企业LCMS实施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企业所受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要求的目标绩效大于当前绩效时,迫使企业规划和实施LCMS;(2)企业LCMS实施的阻力是由竞争优先权与低碳制造实践之间的非一致性产生的;(3)企业LCMS实施处于稳定状态的判据是企业当前绩效接近目标绩效,或者阻力不小于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之合。据此,需要政府在环境政策制定方面,不仅强调强制性法规,还应侧重激励性法规。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具备管理创新的胆识,及时缓解企业LCMS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群体决策一般由选择过程与共识过程组成。选择过程研究包括决策者偏好表述及转换、个体偏好集结为群体偏好以及方案选择;共识过程研究包括共识度度量、意见分歧识别以及意见收敛调控三个方面。群体决策过程的最终目的是群体对其选择方案的评价意见达成共识,因此对共识过程的研究已经成为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