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老子》一书是由《道》和《德》篇所组成,后世因之称为《道德经》,"道"、"德"是《老子》学说的重要范畴.但是《老子》中所谓的"道"、"德"与传统观念的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童书业在《先秦七子思想研究》中说:"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德'乃是一般所说的'道德'的反面".此语道出了老之之所谓"道"、"德"的特质.在《老子》学说中提出"天法道",因此"天之道"乃是"道"的表现,而与"天之道"相对立的,则有所谓"人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认为,这"人之道"就是《老子》当时"一般所说"的"道","天之道"则是它的反  相似文献   
2.
老子对于“愚”、“智”的概念,有着独特的观点与表述方法。历来研究老子者,多未能理解这一点。囿于其“绝圣弃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等词句,认为老子意欲愚民,持这种观点者,由来已久。如吴澄云:“老子生于衰世……其民浇伪而有知;善为道者,化民为淳朴,非欲使之明,但欲使之愚而已。”(《道德真经注》)建国以来,老子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几乎众口一词,断定老子反对一切科学文化,主张愚民。论定老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者,持的是这种观点,如张立文同志;认为老子是反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家的同志,也依然存在是否欲愚民  相似文献   
3.
五月下旬在成都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中,本刊编辑部邀请部分学者就楚史研究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发表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 胡厚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从近几年《江汉论坛》“楚文化研究”专栏着,我感到楚文化研究很有前途和希望。楚文化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楚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问题。湖北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和湖南那么多的商代遗址,值得研究。对于商在南方的情况,商的版图究竟有多大,过去认为就只中原那一带,也就是只河南那一块,现在的看法是大大改观了,了解到商的版图大  相似文献   
4.
1984年11月1日至6日,在武汉首次召开了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会议是根据全国历史学规划小组建议,由《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汉论坛》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重点讨论了“历史与现实”、“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一、关于“历史与现实”的讨论(一)怎样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同志们指出,历史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有的指出,这种联系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历史工作者是受当时社会关系和  相似文献   
5.
《论语·卫灵公》有言:“子曰:‘有教无类’”。历来对此“类”字之义约有两解,实皆于理不合。一曰类即种类,即今日所谓民族。《荀子·礼论》:“先祖者,类之本也。”郑玄《周礼》注:“族,犹类也”。明人高拱《问辨录》谓“类,是族类,言教之所施,不分族。”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亦可找出不少根据,如《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左传·僖公十年》:狐突言“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僖公三十  相似文献   
6.
屈原与重阳节──重阳节起源新说程涛平重阳节的来历,是一个历史的悬案。晋葛洪在《西京杂记》中,只说到汉武帝时已有重阳节之俗,但认为重阳节来历无考,断定重阳节“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①,直至今日,《辞源》、《辞海》、《中国风俗辞典》等各种工具书,均对重阳节...  相似文献   
7.
时光老人的脚步是那样无可阻挡,摹然回首,当初我进入《江汉论坛》编辑部工作,距今已有18个年头了。从1980年我30岁到《江汉论坛》担任历史编辑,到1985年35岁考入华中师范学院历史文献所攻读博士学位,离开编辑部,有5年的光阴专职从事编辑工作。这5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编辑部是我成长的摇篮。楚文化研究,我从这里起步,攻读博士学位,我从这里启航。往事历历,令人感慨万千。1980年初,正值国家在粉碎“四人帮”后,社会科学和文化事业百废待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向社会公开招考科研人员,我跃跃欲试,想成为专职科研人员。为…  相似文献   
8.
程涛平 《江汉论坛》2005,(5):98-102
众多楚史专家历时六年之久推出的大型丛书<楚文化知识丛书>是一套全面精彩、深入浅出地宣传楚文化的典范之作.近年来,随着楚文化的影响日益广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楚文化的迫切需要是这套丛书的编写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丛书的编撰遵循了三条原则一是介绍楚国历史文化要全面;二是内容介绍要精彩动人;三是文字叙述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明确的目的和原则使这套丛书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