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科文组织2005年《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立场是既承认普遍伦理,强调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多样性身份认同,也强调民族间和文化间相互尊重与交流,同时强调发挥文化市场的作用。这种观点在发展中国家有时被曲解为对特定传统文化的保护或对文化市场的排斥。因此这些国家也难以真正用好这件新的政策工具。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中,充分揭示个人文化身份的多重性而非单一性是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章建刚 《社区》2012,(22):17
何谓"公共服务"?可以举两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大家可以买私家车,但走的路不是私家的,不可能为了自己的车专门去修路。所以,路通常被叫公路,其实就是说道路是一个公共用品。那么,现在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就说明一个问题:私人用品和公共用品之间不匹配,公共用品供应严重不足,私人用品不断增加,最后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建筑中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流派。除了看他们的典型建筑和理论宣言,我们应根据“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和城市化自身发展的趋势以及整个建筑思潮的变化等重要背景来理解其社会意义。当大多数建筑师同意用“场所”的概念取代“空间”的概念来描述建筑的本质时,我们可以更多地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遗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理想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遗产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也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且这是一个更直接的伦理学问题。这一特定产业的经济伦理学基础在于 ,作为符号能指存在的文物或遗址的真确性价值必须被指明、论证并得到尊重。在此基础上 ,还应进一步描摹该产业理想发展模式的具体目标。这个目标是三重的 :技术性可持续、经营性可持续和解释学可持续。让这三重目标同时实现是对包括遗产产业在内的整个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律令。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文化体制改革促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红河哈尼梯田极为秀美,又极为壮观,是真正世界级的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和元阳县委县政府为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及地方经济社会文化跨越式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申遗的进度正在加快;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类农业文明创造的伟大景观将当之无愧地登上人类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我国文化政策面最大的变化就是“文化产业”概念进入了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2001年3月,这一建议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所采纳,  相似文献   
8.
对于马克思的许多著作,甚至是他的一些主要著作,我们至今理解得还不够,例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因此“理解马克思”无论作为一种号召还是作为一种现实都应表述为一个进行时态,而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