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青海农牧区作为一个场域来解读劳动力流动及其文本政策的社会变迁过程,并从农牧民劳动力流动中的几个问题即青海农牧区传统经济的窘迫问题、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后的就业状态与特点、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演进发展中冲动与现实困境的矛盾、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文本政策执行差距的现实调查等方面对青海农牧区劳动力流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体观察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小霞 《管理与财富》2003,(10):71-72
邓小平同志曾说了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眼多年过去,一部分人确已富了起来,而且很多人还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然而在牟其中们、杨斌们、周正毅们一个一个地倒掉之后,人们又开始对这些富豪的财富合法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值性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地区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变迁在年龄和性别维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有着显著变化。在性别维度,男性较女性变迁大,影响其文化习性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交往面的扩大及与其它文化交往深度的增加。研究青藏高原蒙古族青年的文化习性获得途径及文化习性群体差异,对于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探寻民族高等教育中文化认同及文化适应力培养的途径,促进文化融合中的良好心理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教教职人员问题是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凡是宗教及教职人员问题处理得当的国家或政府,其社会就相对稳定、和谐,反之,其社会就充满矛盾或不和谐,甚至发生动荡或战乱。本文从宗教—稳定互动效应的视角探讨了民族地区宗教教职人员问题与边疆稳定、和谐的内层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发挥国际影响力,实现自身发展利益。基于此,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金字塔报》、《利雅得报》和半岛电视台这三家阿拉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以"中国崛起"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为考察点,解读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形成过程,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改善和加强国家形象构建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社会网络视角来解读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冲击,认为现代化西部农民的培养和塑造,是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和根本要求,并基于此而提出了西部农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法中有关妇女权利的规定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古兰经》和《圣训》关于妇女权利的规定 ,本文认为 ,伊斯兰教适时地解放了妇女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但由于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 ,使宗教法规渗透了父权意识并产生了充满误解和歪曲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社会网络视角来解读市场经济纵深发展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冲击,认为现代化西部农民的培养和塑造,是西部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和根本要求.并基于此而提出了西部农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