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冠华 《社科纵横》2011,26(1):84-85
本文通过考察红娘在文学作品和舞台上的源流,指出红娘的形象具有"百变"的特点。红娘的形象从媒人变为风流多情,后来还成为礼法的建设者甚至破坏者。然而,唯一不变的是,红娘作为媒人的形象深深扎根在大众心中。  相似文献   
2.
明代戏曲《白兔记》在“前文本”的基础上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改写,女主角李三娘由“前文本”中大胆泼辣、吃苦耐劳的“农家女”逐步被改写成孝顺父母、善良贤惠、吃苦耐劳、忠贞不二、重视家庭、宽宏大量,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贤妻;而男主角刘知远亦由“前文本”中神灵附体“发迹变泰”的负心汉逐步被改写为文武兼备、重情重义的好丈夫.剧作家通过人物的改写迎合大众对“士夫贤妻”的审美期待和重视女性“贞德”的文化心理,还试图弥补刘知远的道德缺陷,但主角形象亦即丧失了“野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一些人尤其有些青年学生对中国革命战争的性质、作用与地位等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模糊认识。为了澄清这样一些模糊认识,本文着重阐述了解放战争是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另外,本文还就战争与和平、改朝换代与社会进步等几个易混淆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丑"在中国古代戏剧中的发展过程较为复杂。由于"丑"和金院本、南戏、杂剧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元明戏剧的伎艺形式中"还原"宋金时期"丑"的表演形态。"丑"得名于"纽元子",通过滑稽的化妆和古怪的表情吸引观众,这种表演形态逐渐成为一种表演模式。在金元时期,人们不把它称作"丑",而冠以"净""外""末""梅香"等称谓,但是它们的表演形态实质和后世的"丑"一致。"丑"的戏剧性随着表演形态的发展而增强,戏剧脚色体制也随之完善,表演伎艺被艺人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5.
罗冠华 《社科纵横》2012,(4):99-100
《西厢记》折子戏改本在故事情节、音乐形式、科诨宾白、人物形象和结构体制上进行了改写。内容的改变导致改本的体制从全本变为折子戏。改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舞台表演和观众接受。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四年十月,党中央和军委总部、红一、三、五、八军团曾在于都地域进行了集结或休整。本文就中央机关和红一、三、五、八军团长征前夕在于都的集结情况作一叙述。一、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的形势一九三四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疯狂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们以“堡垒政策”向中央苏区的中心腹地步步推进。八、九月间,敌东路军和北路军开始向中央苏区的腹地逼近,石城、汀州、兴国、宁都等地已处于敌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在南线和西线,敌南路军  相似文献   
7.
明代薛仁贵故事嬗变中出现的演述方式首先表现为“超视界演述”,即角色以念诵后代诗词的方式召唤观众返回现实生活,切勿沉迷戏曲,也体现了作家的演述“干预”。其次表现为以黄门官代表帝王的“隐身”现象,来自严酷的文化政策。艺人的传承使它们成为常见的戏曲演出模式。戏曲作家以“演述干预”、插科打诨和类比手法,既表达了对主角薛仁贵和他的对手摩利支的赞赏,也表现了对反面角色张士贵的嘲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