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过期药品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被当成普通垃圾处理的过期药品可能会污染土地、水源,破坏生物链。但目前家庭过期药遭遇回收难,尚没有明确的牵头单位对家庭过期药品进行统一长效的规范化管理。过期药处置不当的危害无须赘言,但有处置习惯的民众少之又少。即使有处理过期药的意识,如何处理又是个大问题。过期药面临危害巨大和不被重视两大问题。为此,不少地方进行过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风险对于一国金融体系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国际业务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影响。纵观国际金融的发展史,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风险较为集中的微观主体,会受到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带来资产损失、利润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银行直接破产。国有控股银行在风险控制、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应该不断提升风险控制机制,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
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与少子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生育时间的期望与选择作为生育意愿与行为的重要内涵之一,对生育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20年10~12月在河北保定针对5大类行业18~35岁的983名在职青年所进行的“青年发展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对青年的个体社会特征与生育时间选择进行交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在职青年最佳生育年龄选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在职青年具有较强的晚育意识,其生育时间期望呈现出“男高女低”的特征,理想与打算二孩的生育间隔选择也相对趋近,从事教育行业、出生于城市、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和“双独夫妇”的在职青年更倾向于选择晚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行业、年龄、文化程度、夫妇类型、性别和工作收入满意度均会显著影响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选择,其中教育行业、24~29岁年龄组、大专文化水平“、双独夫妇”对在职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期望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女性比男性青年的最佳生育年龄期望更高,在职青年的工作收入满意度越高,则其最佳生育年龄偏好越晚。此外,文章也就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行为产生的影响、影响青年生育时间期望与选择的多重因素以及生育年龄期望与生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基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理论,从数量和性别两个维度分析青年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量维度的偏离以青年女性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理想子女数比实际子女数平均高0.4~0.5个,性别维度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近六成的青年女性现有子女性别结构未满足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2)区域的“经济—文化”类型对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有显著影响,高人均GDP—强生育文化区域的青年女性生育数量与性别偏离的可能性相对更高;(3)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城乡类型、流动状态、年龄、婚姻状况、婚姻持续时长、民族、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文化”区域存在差异。文章认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应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力求实现“经济—文化”同向驱动和不同类型地区协同联动,推进人口的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志华 《社区》2014,(34):4-4
重庆巴南区石滩派出所民警接到杨先生报警,称有人正在自己家中行窃。民警到杨先生家后,只见这名男子虽在翻箱倒柜,却仅限于厨房,随后找来碗筷饭菜,倒上美酒吃喝起来。男子姓王,南川区庆元乡人,右脚前掌受伤前来石滩医治。不料途中手机、钱包丢失,饥饿难耐的他便想到村民家中蹭饭。到了杨先生家,发现屋内无人,随手拿了纸笔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以后报答。  相似文献   
6.
罗志华 《社区》2014,(21):5-5
6月18日深夜25时许,合肥东二环路玫瑰绅城花园小区C1栋,一位神志有些模糊的六旬老太,挨家挨户敲邻居大门,只为找人陪自己聊聊天……老人的种种举动让人无奈。她身上折射的“空巢化生存”,值得很多人反思。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家庭养育成本日益成为低生育时代育龄群体生育决策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梳理与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养育成本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家庭养育成本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并形成了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结论可靠的系列成果,相关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西方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对养育成本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二是利用全国性或地方性调查数据,对养育成本的基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三是从个体、国家和社会层面分别讨论养育成本与生育意愿及行为、生育率和生育政策间的相关关系与后果。尽管既有研究为更好理解家庭养育成本规律及其后果提供了参考,但还存在家庭养育成本概念测量多元且不一致、养育成本分担主体责任界限模糊、理论解释机制缺乏新意、实证调查数量偏少等不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家庭养育成本相关研究:第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育成本测量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家庭、国家和社会层面长期投入的各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第二,正确认识我国养育成本责任分担主体的非均衡状态,剖析养育成本的责任分担模式与政策启示;第三,探讨养育成本与生育意愿和行为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养育成本对生育率和生育政策的作用机制;第四,重点关注女性机会成本,建立健全女性机会成本的补偿机制与体系;第五,开展实证调查,验证与评估相关生育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低生育率背景下,育儿成本过高已经成为阻碍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生育行为最主要的现实约束。基于2019年西安市“养育成本及生育意愿状况专项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泊松回归方法,从新家庭经济学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养育成本对已育一孩夫妇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已育一孩夫妇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35,0—3岁、4—6岁和7—12岁家庭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为1.43、1.32和1.29;已育一孩夫妇的直接经济成本以教育成本和饮食成本为主,其中0—3岁家庭多为饮食成本,4—6岁和7—12岁家庭则多为教育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其中0—3岁家庭更多付出的是时间成本,4—6岁和7—12岁家庭则集中在机会成本和人力成本。养育成本对已育一孩夫妇打算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直接的教育成本、娱乐成本以及间接的机会成本、人力成本对打算生育子女数具有降低效应,机会成本、人力成本会降低0—3岁家庭的打算生育子女数,教育成本、机会成本会减少4—6岁家庭的打算生育子女数,7—12岁家庭的打算生育子女数更多受娱乐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制约。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化养育成本与生育...  相似文献   
9.
罗志华 《社区》2017,(19):5-5
今年年内,我国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此前一直作为公立医疗机构利润中心的门诊药房,很快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没有药品加成收入和相应的收费项目,医院对药房的每一分投入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需求的增长,由于资金不足扃速公路建设的滞后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对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进行了分辛斤’为高速公路建设探寻合适的融资渠道,以满足未来巨大的公路资金需求,加速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促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