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若曦《耿尔在北京》、《值夜》等小说中塑造的文革时期归国知识分子形象,是其自身的投射,也代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加入政治朝圣的台湾留美左派知识分子在目睹现实后的理想失落。因为种种不适,使她的主动参与变成积极回避,她虽身历文革,却始终是一个没有卷入漩涡中央的旁观者,而她对文革的了解不可避免地更流于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世纪60年代留美的台湾知识分子,大多卷入了当时正如火如荼的左倾潮流中,像陈若曦这样对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投以炽热的目光,毅然放弃原来的一切投身祖国的人不在少数。然而由于对现实缺乏正确了解,这些知识分子对这场运动的工具性及其它黑暗面一无所知,错误期待和误读使他们的政治朝圣产生了巨大失落。  相似文献   
2.
陈映真作品中的红色抒情,紧贴台湾从戒严到解严的政治环境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曲折慎言到直抒胸臆的过程。为达到传递左翼信息的目的,陈映真对小说内容进行了艺术加工,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读者接受与作家创作意图之间的错位。陈映真通过社会活动弥补这种错位,是无奈之举,也是其有意而为。1970年代台湾知识青年在青年时期对陈映真的阅读,影响了他们在日后对社会的参与,这是陈映真的红色抒情在台湾当下意义的一个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