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阈限空间”指一种临界的、边缘化的他者空间概念。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诗人朱英诞也随古城进入“阈限”状态。无题诗本身带有的形式意味、古典意蕴,以及隐晦朦胧、模棱难解与虚空孤寂等中国式美学特征,实为朱英诞带着双向他者视角进行“言与不言”间丰富探索的有效工具。朱英诞“与古为新”的无题诗,使得沦陷之阈限空间,藏纳了矛盾性、混杂性与不确定性,具有了包容性与扩展力,并展现出中国诗人的“另类现代性”追求。其在帮助诗人建立起自我阐释世界新框架的同时,亦暗含着诗人于北平沦陷时期对存在之真实状态的坚守,以及对独特美学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两性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作为中西方独具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代表,伍尔夫和陈染都试图在作品中思考并展示她们所认识的两性关系,《到灯塔去》和《私人生活》是她们最具个人性、思考性、代表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到灯塔去》《私人生活》中的两性叙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不同时代及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两部作品,其两性叙事共同呈现出一种“从冲突到和解再到超越”的模式线索。从中可见作家伍尔夫和陈染的两性态度、认知的相似之处:对父权制的批判态度、对两性的重构观念以及对理想两性关系的设想姿态。同中有异,这些带有内在延续性、相似的两性叙事表现,又因伍尔夫与陈染的创作观念间的承继发展关系,于细微处表现出不同:《到灯塔去》的两性叙事更多带有伍尔夫的早期“双性同体”思想,而《私人生活》的两性叙事则暗含作家陈染的“超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