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社会发生观之,埃利亚斯认为,随着社会的职能分工越发精细化以及人际关系越发紧密化,“一战”是人类逐步走向更大区域的经济以及军事垄断共同体,最终通向人类全面持久和平的必然道路。而辜鸿铭却指出,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力量衰败,致使自由主义盛行,军国主义膨胀,在现代教育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下所塑造的“群氓”则是“一战”的始作俑者,“一战”将会是西方文明的终结。从心理发生言之,双方对于“一战”及其影响的迥异观点也是缘于二者对于西方“人性本恶”的价值观和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不同解读。总体而言,埃利亚斯看到了经济是文明的推动之力,而辜鸿铭却始终强调道德对于文明的塑造之功。因此,虽然二者都拥有普世主义的乐观与自信,但是其根本理论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肖飞燕 《天府新论》2007,(Z1):177-178
传统理论将租赁权定义为债权,但通过对租赁权性质的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租赁权的性质并非是单纯的物权或债权,而是分化为两种性质的权利:债权及用益物权。债权存在于租赁契约成立至消灭的始终,承租人在对租赁物占有期间内享有用益物权。从当前社会实践看,为了保护租赁权人,促进租赁制度的繁荣,国家从性质上肯定租赁的双重性,对租赁权予以更大的物权保护,应该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的“良民”根植于“道德主义”,并在儒家“国家宗教”的教化之下,被塑造成充满着仁爱并随心而活的形象;而埃利亚斯的“绅士”则是置身在由于经济发展而越发紧密和不断扩展的人际网络当中,更加敏锐的羞耻感促使“自我强制”的心理机制逐步加强而呈现出彬彬有礼的形象。两人立论相左,前者因“爱”而生,缺失理性的维度;后者被“恐惧”所囿,掩盖了“神圣的本能”即仁爱,从而塑造出互为“他者”的形象,但同时也展现出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两个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对于情感,对于家庭教育,对于社会视域中个人的强调,也是二者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