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风韵新探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它深刻地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社会的政治状况、阶级斗争、人们的思想意识及生活方式等,也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语言现象。自宋代吴械以来,人们研究古韵,就没有离开过《诗经》。到了清代,进一步发展,在分析《诗经》用韵的基础上,更结合先秦诸书用韵、汉字谐声偏旁等来进行研究,成绩辉煌。然而,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缺点,就是材料的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喻母考     
喻母是古汉语语音中的一个声母。对于喻母,清代以来,学者们作过一些研究,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1、喻为影浊说。清代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说:“影最清,喻之清;喻次浊,影之浊。”认为影母是喻母的清声,喻母是影母的浊声。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中说:“凡影母之字,引而长之,即为喻母;晓母之字,引长之,稍浊,即为匣母。匣母三四  相似文献   
3.
自宋吴棫开始系统研究古韵以来,清代三百年间,对古韵部的分合,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声母和声调等方面,也颇多精辟的论述,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然而,在古音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材料的混合使用.无论是运用古韵文用韵,谐声关系,或是古书异文,古音通假等,几乎都是时不分古“今”,地不分南北,把材料放在一起进行研究,这样,必然只能得出一些综合性的结论,不利于问题的深入展开.要了解古音更具体而真实的情况,探讨汉语语音历史上的演变及古方音等问题,必须分时分地乃至分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面语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借字和本字之间,必须音同。音同,是指字的声、韵、调三者都相同。如果不能完全相同,也要求相近。这三者之间,要求最严的是声,即两字之间必须是严格双声或宽式双声,对于声调,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通假字多出现于先秦书面语中,后代文人,有的故求古雅,也常常援用某些假借字,“音同”,说来道理简单,但语音古今变异,过口难凭,加上方音错杂,如无一些古汉语语音知识,认识通假,实有困难。下面举出一些通假字,认别它们的音读,意在通过语音关系的分析,认识通假条例,了解通假现象,对古代汉语词义、古代汉语语音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影母考     
影母自唐僧守温把它规定在三十字母(宋人又增为三十六)中之后,人们无论是讨论中古音,或是研究上古音,都保留它作为汉语声母代表字的资格。有人认为它与喻母有着密切的联系,清钱大昕说:“凡影母之字,引而长之,即为喻母;晓母之字,引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