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解放区报告文学以一种特殊方式参与了新历史的建构和创造的过程。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同构是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化”倾向的呈示和“史诗”化品格的追求是历史巨变时代对作家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规约下,知识分子作家最终消解掉自身的学院化色彩以及单纯的社会批判的心态,以文学的方式建立起个体与历史发展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活动看作社会生产的一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审美创造和社会生产的文学生产受到艺术规律和商品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在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既可以实现长远和全局的统一,也可以实现即时和具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巨变使得报告文学这一具有“实践性”的文体成为解放区文学的重要一翼。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大众化与特定的历史观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报告历史到阐释历史,解放区报告文学作家在特定的历史观的引导下,获得了把握历史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无疑是“历史”赋予的。  相似文献   
4.
李洁非以现代中国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为基点展开了他的延安文学研究.他特别强调"细读"的学术价值,并将"叙事"提升为一种学术手段.他的研究由具体的历史场景、文本、作家的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引发出问题,展现出历史原生态的真实性与复杂性,澄清了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认识.这对于拓宽延安文学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更新研究方法,准确、完整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内在构成及历史面貌,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20世纪中国女性散文的话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散文呈示了女性作为言说主体对自身主体位置的追寻与建构。 2 0世纪的女性散文阵容庞大 ,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容。盈灌现代意义的人文精神 ,扩展对话网络 ,注意实践品格 ,是推进新世纪的女性散文走向更广、更深、更美之艺术境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解放区文学仍是现代文学研究中投入和成果相对薄弱的环节,属于一个尚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总体来看,有关解放区文学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突破性,尤其是扎实、有效,充满强烈文学史意识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学理性研究相对滞后。大多成果止步于某一作家或现象的个案研究,缺乏一种综合性的考察,缺乏清晰的理性思考和必要的逻辑把握。综观目前的解放区文学研究,进入研究对象的本体、还原其历史本质及原貌,进而建构一种文学研究的学理范式,是一个被众多研究者所认同的主导趋向。  相似文献   
7.
女性写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体来看,80年代的女性写作统合于男性话语之中,其主体意识尚未从根本意义上得到释放与舒张.90年代的女性有着更为自觉、自由的女性意识表达."私人写作"成为一道鲜活景观.注意实践品格,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提升,是新世纪女性写作所须拥有的一个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8.
"故事"与"历史"互文性关联之重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故事和叙述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在一逝不返的时间性进程中建构意义的独特方式。尽管真实与虚构是文史分途的关键,但这并不影响故事与历史在话语形式上同为叙述文本的基本事实。故事与历史的互释,使我们意识到文本叙述是一个互文踪迹相映成趣的开放空间。历史真实究其实质是一种历史判断的结果,它建立在认识群体的主体间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滑坡与失范是目前文学界及其它社会各界言说的热点问题之一。道德意蕴的偏失及道德关怀的匮乏是当下文学创作中一个显在的事实。作家、艺术家作为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其职业道德素养是建构文本道德涵载的主体基础 ,也是目前文学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支点。  相似文献   
10.
在喧哗的市场文化语境中“个人化写作”是一道鲜活景观。它呈示了当今时代对文学内在品质、个体言说的正视与宽容 ,也是个体生命的深度释放给予写作主体及文学的馈赠。在高扬个性的主体价值的同时 ,建立起其与历史、现实的紧密关联 ,重建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 ,是新世纪文学所须思考和拥有的一个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