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句样”,可算是《管锥编》里最为重要的概念。也许可以这样说,“句样论”的建立和实践,才实现了人们将义理、词章、考据三者打通的愿望。“句样说”在这部发轫于经史子集古代文献的具体考订,复达于艺术哲学之“道原”的巨著里使用得非常繁夥,诚可谓《管锥编》的大关目,为读《管锥编》一书不可不首先明了的最紧要处。“句样”,同“句型”等说法一样,《管锥编》  相似文献   
2.
臧克和  王平 《学术研究》2002,(8):155-156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编者称 ,其中有先秦音乐的内容如《孔子诗论》、《诗乐》和几篇未见于《毛诗》的诗篇。今本《诗经》以《国风》、《小雅》、《大雅》和《颂》为序。竹书《孔子诗论》中的序列与此恰相反 ,称为《讼》(颂)、《大夏》(夏、雅通)、《小雅》和《邦风》。《诗论·序》论次也和今本《诗经》的大序相反。许多诗句用字和今本《诗经》不同。竹书《孔子诗论》没有今本《诗经》小序“刺”、“美”的内容(《楚竹书·序》)。由此也可窥见传世文献未曾记录的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和“孔子诗论”内容。本文结合古文字、古文献的考释 ,作些初步讨论。这里发表的是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所存“纸”字意义关系重大,影响深广。该时期社会用字,书体发展,各体皆备,可以适应于不同的文体、使用于不同的场合,与文体发展特别是与书面文学发展的关联更为直接。而书体的完备,除了文字系统楷化完成过程中自身发展的规律外,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物质的因素,当时就是书写介质转换的实现即纸张在魏晋南北朝真正普遍进入日常书写领域;社会的因素,则是家庭教养的积累和崇尚书艺的社会需求。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体裁流别,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书体的发展和介质的转型,自会有助于某些内在联系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释“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淮南子·说林训》里记载了一个乍看上去颇为荒唐的传说:“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高诱虽然也作过“上骈、桑林皆神名”的注,但惜乎语焉未详,故向来解人难索:“桑林”之神,何以会有“生臂手”的特征呢?本文的考释线索是:要真正探明这个神话的深层文化内涵,关键是理清“桑”字的流变;而要考“桑”,则必须释“若”。而“若”则又是汉语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字,既可作实词解析,也可当虚词使用;或单独使用,或为构词成分。譬如,有的“若”作动词,旧注为顺、为宜,有的则为比况之词;有的“若”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字学与儒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字学与儒学思想臧克和“一代于心性之结习成见,风气扇被,当时义理之书熟而相忘、忽而不著者,往往流露于文词语言。”①这段话是钱钟书先生自道其治学手眼。我们曾在《〈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等场合提及,以期引起有关研究者应有的注意。我们这里提出“中国文字...  相似文献   
6.
臧克和 《学术研究》2003,(9):121-124
根据上海博物馆公布的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 ,可以发现传世文献未曾记录的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和“孔子诗论”的内容和形态 ,这对于比勘传世文献 ,研究经学史上诸如版本、异文以及相关诗学批评形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相关数据库的支持下 ,结合有关古文字古文献 ,对比考释“战国楚竹书”中的《诗》篇和“孔子诗论”材料 ,可以部分呈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学形态和后世批评模式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将自然万物人格化,推原其发生,可能与古代曾经普遍流行的源于巫术思维的"原始移情"存在宛密关联.战国楚简的记载,提供了这类文献现存最早的文本.也许在现代人看来,赋予自然以生命,属于所谓"灵性化"的过程.但在先秦社会,将原本就有灵的自然万物人格化,实际上意味着走向世俗化:是异质同构、貌合而神离者,此不可不稍为之辨者.  相似文献   
8.
臧克和 《北方论丛》2001,1(1):77-84
句样原为中国古代诗话里的固有品目。人们在使用某种语言结构类型过程中,已经不满足于前人的、日常语言的习惯结构方式,因而进行加工扭曲、创辟出一种异乎前人的、有别于日常语言习惯结构方式的新的言语形式。这种新鲜的言语形式被创辟出来之后,如果进入了社会语言系统,它就会逐渐定型,形成某种语言结构类型的套语匡格,也就是所谓句样。因此,句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语言学研究们所曾经表述的:任何一个句样都具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句样的表层结构是指作创辟出来的新的言语形式,深层结构是指业已为新的言语形式所取代、并未在作的上下出现的那种日常语言的习惯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9.
姜亮夫先生曾论及“汉字不用实物的特征表某一事,只是用‘人本’的所有表一切”。例如,一切动物的耳目口鼻足趾爪牙,均以人之所有而为字,故不为虎牙立专字,不为象鼻、豕目、鸡口、驴耳、鹗目、鸭趾立专字。又其表示人类的祖妣之且匕作兽类两性的差别;而犬之吠、鸡之...  相似文献   
10.
《管锥编》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印行至今已历十个年头,其间,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此体大思精的巨著,竟是发韧于些微的、最基本的语言训诂资料。其实,愈是最基本的东西,便愈具有整体性。哲学上有所谓“异质同构”等,如果说,“构”的基本涵义是指各种各样的联系,“质”径可视为“最基本”的结构构体所传达出的特质;那末,语言训诂中的字、词、语段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能充分体现出这种“同构”抑或“异构”的整体性。而《管锥编》对古今中外语言学、美学等规律的阐释,一贯传达出对诸如“异质同构”等关系的精深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