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1950年代前后,为数众多的文人开始启程离开大陆南向香港,架构了史上另一波的流动轴线。这一波南来文人力匡、贝娜苔、赵滋蕃、易文、徐訏等建构故乡─香港─异国─香港移动踪迹与书写墨痕,透过文人们生就具有的创作冲动交出可观的在地书写。这些作品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安、厌倦、自我退缩现象,在在指向了西美尔(Georg Simmel)"麻木"厌倦的心理保护机制论点,这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南来文人重生或再生、归去或归来的刻画过程。在处境上这些南来文人并非一般认知的强者主体,反而是孤独、无助者。以此为视角,证成他们如何以书写呈现较少被视见的自保机制成为外显传媒的中介,进而铭刻异变时空下文人独特的心事与命运。  相似文献   
2.
1995年后,张爱玲作品的出版,构成了出版界的传奇。文章以张爱玲的《连环套》出版情况为分析样本,称之为出版连环套。带着张派女性作家与学者的同情之理解,作者探讨《连环套》事件所构成的出版美学如何助力张爱玲出版奇观的形成以及张爱玲创作出版的组构中形成的对话与交流,认为集张爱玲所有记忆的合媒与颉颃之大成的《小团圆》以及《一九八八——?》、《同学少年都不贱》、《郁金香》、《重访边城》等张爱玲逝世后出版作品的组构及互文性,交织形构了张爱玲处理同一素材的反复与折射手法,展现了张爱玲合媒与颉颃的出版美学,形成了传奇式的蒙太奇效果,使张爱玲的旧作出土一次比一次更可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