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的北方,尤其在西辽河流域,西起燕山山脉,北接大兴安岭南麓,东至松辽平原,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自远古以来,就孕育和发展着一种独具特色的灿烂的文化。它像黄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一样哺育出自己的古老文明。这种文明和整个中华文明有着不同程度的族系和影响。创造出这种丈明的不同族属也在中华大地的历史舞台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一地区的历史考古文化,揭示出它的本来面目,不仅是正确评估这一文化对祖国历史进程所做出的贡献,而且,对全面认识东北、华北,以至东北亚的文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论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民族心理是民族群体活动在意识中的反映,阶级心理是阶级群体活动在意识中的反映。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的区别,从客观方面来说,其根源在于民族和阶级不同的社会存在条件和不同的活动规律。首先,民族和阶级形成的条件不同。民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联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阶级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则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阶级是在民族(氏族、部落)形成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以后才出现的。其次,划分民族和划分阶级的标准不同。划分民族的标准,虽然一般说就是民族形成的四个基本条件,但是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些民族前三个条件的一个、两个、甚至全部消失了,但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仍然可以维持民族共同体的存在。所以,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不但是划分民族的重要标准,而且有时可以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在划分阶级的标准中,对生产的资料的占有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这种不同说明,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从锡林郭勒盟地区陆续搜集十余首“嘲尔歌”。1979年,乌·那仁巴图等搜集整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民歌五百首》(上)选录了其中的《圣主成吉思汗》、《遥远的沙梁》、《晴朗的天空》、《前世积德》、《高大的紫骝马》5首;1981年,《中国民歌集成》内蒙古分卷编委会内部编印的《中国民歌集成内蒙古自治区分卷(11)》收录了其中的10首,除《蒙古民歌五百首》(上)选  相似文献   
4.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赤峰红山文化学会成立大会现在开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就的新形势下,为发掘、整理地方人文资源、弘扬中华文化、振兴赤峰经济和文化事业而举行的一次盛会。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都是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关心、支持和直接从事红山诸文化研究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在此,我代表红山文化学会筹备组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歌是蒙古人交际的工具、心灵的朋友。但是,由于马背上的蒙古人十三世纪才有了自己的文字,由于逐水草而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没有使他们形成固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不会产生搜集记录民歌的专门机构、人员,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民歌大都失传了,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发生了变异,很难看到其原貌和断定其产生的确切时代。这是研究古代蒙古民歌最大的困难。此前国内外出版的几部蒙古文学史关于古代蒙古民歌的论述大都简括笼统,一些颇有分量的专著也缺乏明晰的史的脉络,恐怕都与这一难题有关。  相似文献   
6.
解决匈奴人的族属问题,对于弄清蒙古人的民族起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学者或者认为匈奴人是蒙古人,或者认为匈奴人是突厥人。由于他们以个别事实为基础,未能对全部已知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因此结论也就值得怀疑。在某种意义上讲,匈奴人与蒙古人在地域上确实存在着共同点;当年匈奴人居住过的主要区域,后来多数为蒙古人所占据。  相似文献   
7.
序唐王征东的时候,筑下有名的塔虎城;伴着塔虎城的风水哟,金色的宝龙在此降生。唐王传下了首令,五座石塔压在城东;五百年后石塔已瘫塌,英雄陶克陶在此诞生。这部长达数千行的叙事民歌,产生在陶克陶起义后的郭尔罗斯前旗(1906年——1910年),虽然已过七十几年,至今仍然脍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的陶克陶胡后裔访问记苏赫巴鲁1993年“忽兰萨拉”月(马的七月,花的七月),我背着沉甸甸的《大漠神雕——成吉思汗传》,应邀出席在蒙古国举行的首届“世界蒙古文学作家大会”。借此时机,于7月7日下午4时,由中国蒙古族教育学者赴蒙古国立大学考察深造的...  相似文献   
9.
一 在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和韵文相对的广义的散文很早就出现了。然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的散文,即把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起来,和广义的散文相对而言的狭义的散文,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产生则较晚。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出现,解放以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渐趋成熟。 同内蒙古革命的新散文同时成长起来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虽然主要致力于小说和电影创作,但是,作为一位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充满激情的“歌手”,他始终没有放下散文这支笔。他在用小说、电影谱写革命和建设的交响乐、奏鸣曲的同时,也经常用散文吹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抒情短歌。散文集《远方》,集作者解放以来的部分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大胆吸收外来文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呔咕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呔咕歌》,又称对羔歌、劝羊歌。“呔咕”,是母绵羊嫌弃自己亲生的羊羔或者亲生的羊羔死后,牧民妇女哄劝母绵羊给被遗弃的羊羔或者别的羊羔哺乳时,用柔和的韵调反复吟唱的一种声音、一种歌,后来成为哄劝母绵羊给被遗弃的羊羔哺乳的专用词语。在牧区接羔季节,每当母绵羊嫌弃羊羔的情况发生时,牧民妇女就把母绵羊的奶水搽抹在被遗弃羊羔的脊背上,把羊羔抱放在母绵羊的乳房下,让母羊给羊羔哺乳,同时吟唱起“呔——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