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是由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以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的核心内容是机会平等的要求。它要求承认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具有平等的机会,承认人们自由竞争的平等机会。并且,这种机会平等的要求是作为一个普遍性的要求提出来的,即认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这种普遍的机会平等的观念,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事理问题的争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明清以来,王船山论“天下惟器”,李恕谷言“理在事中”,戴东原云“气化流行”,他们在事理问题上的观点不可不谓气象宏大,言赅意深。可是,他们的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这就是致广大而未尽精深,对自己的观点缺乏精确系统的解析论证,这就为后继者留下了发展宏大唯物主义的事理论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呢?这又是一个仁国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连这个“最”字,也会引起争论.说是危言耸听。不管它了.反正我知道.我心中的这个答案.大概永远也不会进入美围总统竞选人争论的话题中,道理很简单.他们不想得罪选民,特别是那些有钱的选民。而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竞选经费,主要都是靠富人捐献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但是,以往对这个命题内容的阐述却有许多错误。本文则试图对此命题的内容作一个新的诠释。把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等同于学术论争,这是以往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命题时所出现的最大失误。“主义”一词,人们常常用来指谓一种思想作风或指一种社会制度。但是,最大量的、最基本的涵义是指一种系统的理论学说,如达尔文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论断中的“主义”,正是指作为一种完整的世界观、系统的理论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诠释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的前提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5.
张岱年先生,是我心中永远的师长。上一次见到岱年先生是1997年夏,我从美国回国探亲。那时先生已经88岁了,但还像我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头脑非常清楚,胃口也很好,一边大口地吃着红烧牛肉和炒海参,一边还说很香、很香,只是听力差多了。他开玩笑说,现在得对我大声疾呼了。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先生,是我心中永远的师长. 上一次见到岱年先生是1997年夏,我从美国回国探亲.那时先生已经88岁了,但还像我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头脑非常清楚,胃口也很好,一边大口地吃着红烧牛肉和炒海参,一边还说很香、很香,只是听力差多了.他开玩笑说,现在得对我大声疾呼了.  相似文献   
7.
“象”是《老子》、《易传》中一个重要的范畴。两书都把自然现象理解为现象之“象”,认为现象的基本特点是显现、可感、变动不居;两书都涉及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基本精神。而卦象的理论则是《易传》所特有的。作为哲学范畴,《老子》的象不及《易传》的象抽象程度高。两书虽都看到了语言文字在表达思想、认识事物本质方面的局限性,但弥补这一局限的方法却不同。两书的象论作为中国哲学象论的滥觞,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加强对“象”范畴的研究,是中国哲学范畴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国内哲学界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对价值认识本质的理解。本文试图联系西方哲学的某些价值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价值认识本质的几个科学规定。 价值认识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自从有哲学以来,就有关于价值认识的哲学思考。到了近代,休谟最先对“事实”和“价值”作了区分。他指出,关于事实的知识和关于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初期,刚刚进入“弱冠”之年的张岱年先生,以追求真理的满腔热情,在天津《大公报、世界思潮》周刊上,连续发表了十几篇哲学论文,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精密地论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探索辩证法的优秀传统,简明而又系统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论(即认识论)和人生哲学。从那时起到现在,五十五年过去了,张先生这些文章的基本观点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中,对张岱年先生三十年代初期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出的贡献的研究,至今还是一个空白。我们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40”,似乎是张岱年哲学生涯中一个神秘的数字。在40年代,他直抒胸臆,无所畏惧,追求真理,陆续写成《哲学思惟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至1948年夏写成《天人简论》。这5部关于天人问题的专论,实可称为“天人五论”。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正值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先生把这部论稿同其他两部论稿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