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良在秦末汉初之际,募力士椎击秦始皇;后佐刘邦,运筹帷幄,降秦灭楚.明朝乱于农民军,亡于清兵入关.清初汉族知识分子中不同阶层围绕张良的意义,阐发了忠臣、义士、仁人的不同见解.下层求仕文人迎合政治,将张良定位为"为君父报仇"的忠臣孝子;在朝受恩官吏以张良顺应时势,康济天下为怀的义士仁人自喻;明遗民因复明无望,通权达变,张良则由兴复为急的忠臣转变为救民为重的仁人.这一文化现象的阐释,表达了清初汉族知识分子对待清朝统治的不同心态,揭示了清初不同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对清朝政权情感转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3.
清初大多数贰臣文人无论是诗文中,还是政治活动、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愧疚自赎心态。南北贰臣文人的这种心态在呈现方式上或显或隐,有较大差异;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与满洲地区的地理亲缘和李自成政权影响程度不同造成南北贰臣文人分布有差;清政府采取尊满抑汉的政策和党争中南北势力的消长;两者文人内在道德追求与外在社会舆论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丁耀亢传奇<表忠记>创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秉承皇帝的意图对<鸣凤记>再创作.作品不仅刻画杨继盛竭志尽忠的死谏文臣形象,而且重在表达汉族士大夫对清王朝恩遇忠臣谏士的感激之情.二是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政治需求.顺治帝对<鸣凤记>的"思以正之"是一种政治标榜,即对降清汉臣既利用又猜疑打压的矛盾所致.三是作品内涵体现了创作主体外在诱惑与内心追求的交织.作者最终以功名的放弃来求得人生立言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尺,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初,文人贰臣们在仕清后内心多有愧疚之情,这种心态在士风甚盛的南方的贰臣文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江左三大家"为例,清初贰臣文人的愧疚自赎心态有三种呈现方式:龚鼎孳结交士林,救人之困;钱谦益从事秘密反清,寓故国于诗文;吴伟业无情剖析,以罪孽心态自我灵魂拷问.好名徇利是他们临危变节的重要原因.考察三者差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初时代变迁与政治道德伦理对文人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