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下面这样一种情况:从字面上看,这类赋是写某一客观物象,似乎是咏物赋。但作者在作品中所着力的并不是描摹这一物象的具体外形,而是重在物象的品质、遭遇等方面。在这里,创作主体本身通常不出现,而是通过对客体的吟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对社会的看法。客体充当主体的代表物。这样的客体在作品中就具备了某种象征的内涵。它们与客观描写事物的咏物赋不同,又与抒情小赋中那一小部分“托物言志”式的局部象征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 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总体特征以及这种特征形成、变迁的原因。如果我们想要对这一切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显然不能将注意力仅仅局限于社会环境上。因为文学作品的产生,一方面有其社会的、历史的根源,另一方面还有其精神的、心理的根源、并且不同精神、心态下的人,面对相同或相似社会事件,常常有不同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而当这些感受和思想一旦形诸文学作品,其内容格调便也相应地显出了差异。所以要把握某一时期文学作品之总体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最关键还是在于要了解那一时期人们的一般心理特征。本文即准备本着这一点对西晋诗的感伤和东晋诗的哀愁做些粗浅评述,以就正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 在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令人痛苦或震惊的悲剧性事件是不断发生的,并且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为了某种目的而相互争斗的潘动日趋频繁,那些事件也必然会逐渐增多。这样,当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人类的精神提高到一定水平,人们便开始要对那些事件进行反思。当人们的反思不断深化、不断成熟并达到某种定性时,悲剧意识也就随之产生了。悲剧意识产生了以后,悲剧性的事件或人物便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自觉的表现;他(它)们既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形影神》长久以来为学者所关注,不过研究视点似乎过于集中在这组诗与当时的佛教关系上,而忽略了它所反映出的作者本人的苦闷和探求。仔细研读这组作品,不难发现:它实际上只涉及了三个主要问题:饮酒、留名和一任自然。而这三个问题恰好是陶渊明一生中所企慕和经历的三种人生境界的折射。这一点,倘若联系陶渊明整个精神变化过程来考察将会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