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都市圈一体化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有效协调区域经济"碎片化"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矛盾,实现空间资源整合,是当前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治理理论引入都市圈发展,指出创新治理机制是实现都市圈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治理的内涵和我国国情,提出构建多元复合型都市圈治理机制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增强辐射力度、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分析如何推进高端服务业快速、稳步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社会复合主体创造发展高端服务业所需条件的可行性。针对各类高端服务业项目建设及运作过程中不同主体的作用和地位,将社会复合主体分为三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社会复合主体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作主体展开研究,指出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单靠政府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整合不同社会行为主体,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来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杭州市依托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的案例分析,论证了多元主体共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并对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逐渐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领域延伸,必须构建功能复合的社会共同体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章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多元主体协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梳理和总结杭州市依托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作机制和典型案例,并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复合主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都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新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主体功能区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