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泛罗亭论     
“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一个百年之谜式的人物,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罗亭。百多年来,人们难以断定罗亭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评论界常常重复“无用人”或“多余人”典型之说,但这一“定论”往往引起疑问。高尔基就曾认为“理想家的罗亭比实际家和行动者是更有用的人”。瞿秋白也曾作过“善良的多余人”或“无用的好人”的补充。近年来,苏联评论界又出现了罗亭英雄说。总之,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时代之子托马斯·曼有人说,托马斯·曼在文坛上的出现就象米尼微从朱庇持头脑中蹦出来一样,迅速而突如其来。他二十二岁开始写作,二十五岁完成了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一举成名,跃居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峰。托马斯·曼谦逊地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他的时代。歌德七十五岁时说过:“我极占便宜的事情是,自己出生在一个世界大事逐日相接的时代。”托马斯·曼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着“足够辉煌的世界大事和变迁”。若说老年歌德曾满怀忧虑地预言自己身后的世纪(那正是托马斯·曼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浅薄的”,那末,经历了“世纪末悲哀”的托马斯·曼逐渐走出了悲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作家安东·契诃夫带着他那特有的忧郁又讥刺的微笑,从十九世纪深处走来;他终于跨越了“世纪的门槛”,创作了堪与新世纪相称的作品,那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契诃夫绝唱”的《新娘》。《新娘》这篇小说就其内容所体现的基调而言,迥异作家的早、中期旧作,在这篇小说里欣悦取代了深深的忧郁。与此同时,《新娘》这篇小说还体现着臻于成熟、完美的艺术表现方法,即具有印象派绘画、印象派音乐特征的印象主义小说叙表方式。卢那察尔斯基称契诃夫为“萧索时代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呈现出俄国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腐败环境中的、倏忽流逝的万千印象。契诃夫以艺术家的敏锐,反映了粗野的资产阶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步步进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民族,几乎没有例外地都有过自己的古代神话。这些具有永久魅力的人类童年之作,保存下来的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从人类记忆中消失了。在中世纪,统治阶级从树立专制权威的需要出发,往往采取尊一黜百的方针,将大量神话斥为“怪力乱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