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清同治十一年(1872)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四十年间,我国近代文坛,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最集中地表现为:伴随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和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历史步伐,文艺报刊以空前未有的姿态,纷纷创办;外国小说的译载风靡一时;小说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高涨。与此相应,作为理论领域里的一支突起的异军——小说理论,更是空前的活跃。  相似文献   
2.
<正> 邱炜茇是我国近代的爱国华侨,又是一位杰出的小说理论批评家。他号菽园居士,又号星洲寓公,福建厦门新按乡人,曾师事曾廉亭学古文。青年时,继承父亲的百万遗产,成为新加坡华侨巨富。光绪十七年(1891年),娶龙溪人王玉墀长女为妻,不期年,妻亡。他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赴试省闱,隔年中举。光绪廿一年(1895年),北上游沪,后侨居新加坡,家有恒春园、南华楼诸胜。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妇女形象脞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妇女形象脞谈蔡景康《儒林外史》里出现的人物,为数众多,据有人统计,其数至少在三百以上。我们不能说所有这些人物,个个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但是,其中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其数目之多,性格之鲜明,以及人物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之广泛和作者通过这些人物...  相似文献   
4.
林纾是我国近代文坛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经过长达七、八十年的研究和争呜,人们对他的评价已日趋公正,合理。林纾是福建人,字琴南,号畏庐,别号冷红生,1852年11月8日出生于闽县(现福州)的一个小康之家。在他幼年时,父亲经商遇挫,家境每况愈下,有时竟至断炊。虽然生活困顿,但他胸怀大志,总是孜孜不倦地秉烛夜读,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1882年秋天,他乡试中举,接着数次参加礼部考试,皆名落孙山。后因目睹长官督责吸吮僚属而绝意仕途,致力古文,痴迷于《左传》、《史记》和韩愈、欧阳修、归有光等人的文章,成为蜚声海内…  相似文献   
5.
谢肇进士及第非万历三十年(1602年)而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杂俎》付梓时间在万历雨辰(1616年)。该书主张妇女“亦可择夫”,并提出“虚实相半”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虚”与“实”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以班固为代表的史学家和一些正统文人,曾一再指责小说“迂诞依托”,“其言浅薄”,①荒诞不经;认为小说均系“违理”之“道听途说”,“损实”之“街谈巷议”;要求小说作家不要“苟出异端,虚益新事”,②使其“真伪不别,是非相乱”。③宋元以后,随着通俗小说中的“讲史”的发展,特别是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出现,有关小说创作中的“虚实”问题的讨论,也就转移和集中到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如何对待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关系问题一“虚”与“实”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以班固为代表的史学家和一些正统文人,曾一再指责小说“迂诞依托”,“其言浅薄”,荒诞不经;认为小说均系“违理”之“道听途说”,“损实”之“街谈巷议”;要求小说作家不要“苟出异端,虚益新事”,使其“真伪不别,是非相乱”。宋元以后,随着通俗小说中的“讲史”的发展,特别是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出现,有关小说创作中的“虚实”问题的讨论,也就转移和集中到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如何对待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