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红尘的繁杂和污躁,引发了人们的怀旧情绪。回归自然、重视环保,正成为住宅及家居装饰的新主题。 “绿色住宅”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在住宅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为人类营造舒适、优美、洁净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2.
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最早见于列宁在1912年1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列宁在这个报告中祝贺中国的革命派,表明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深切的热忱和衷心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列宁赞颂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并对它表示深切的同情.列宁在那以后继续高度评价辛亥革命,说辛亥革命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唤醒他们参加政治生活.他把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来看待,认为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凤凰头,小巧美丽。出语不凡的开头,往往妙趣横生,让人产生联想。朴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一次上大课,五个大师级的弟子在旁陪同,老头儿国语不好,由刘半农  相似文献   
4.
<正>当孩子闹着要看电视,不断挑战家庭规则时,你是无奈屈服,坚决回绝,还是想一个有趣的方式来解决呢?现在的小孩都爱看电视,4岁半的小美也不例外。我给女儿小美制定了一个规则只有周末才可以看电视,每次看30分钟。这个规则实行一个月后,小美开始不满足了,频频向我发起挑战。无论是早上刚起床,还是放学刚回家,甚至睡觉前,她都要对我重复一句话"妈妈,我要看电视!妈妈,求求你啦!妈妈,你是天下最好的妈妈!"小孩看电视的坏处太多了对眼睛和大脑都不好;孩子总看电视会变得身懒、脑懒、心懒……可是这些跟她说没用,她早就  相似文献   
5.
我的女儿丽丽23岁了,但半年来她从不敢一人在家又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每次出去都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手抖。还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时常哭泣。每天我都要陪着她,再得我和她爸爸都没心工作了,整日也愁眉不展,真不知道一直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6.
小美 《东西南北》2013,(6):70-71
在华盛顿特区与弗吉尼亚州交界处的兰利郊区,有一大片与美国其他地方毫无二致的商业区,密密麻麻的车辆停在周围,只有一条宽阔的树木带隔开了窥视的眼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  相似文献   
7.
时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个别人物的倡导和示范,先在少数人中流行,然后迅速蔓延到社会.多数人出于新奇与从众心理而仿效.对于它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把握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与蔓延过程,深入认识和控制它的发展.由于它的复杂多样性,当前还缺乏对它的定量分析与研究.论文利用基于智能主体的仿真方法,分析了时尚的涌现过程.文中建立了两种模型,用于确定公众能否接受某种时尚的临界值.一种模型基于公众能获取全部信息,另一种则基于个人只能获取邻近信息.  相似文献   
8.
沟通,(下)保证家庭质量的秘诀染小美28沟通造成的效果比本意重要生活中,我们免不了有直言相告却被人误认为伤害对方的时候,“你为什么总是咬文嚼字,在我的话里挑毛病?“我们这样责备对方不识好人心”但是换个角度呢?我们或许会觉出,尽管好意,换了我们自己也一...  相似文献   
9.
伸缩、旋转、叠放……所谓招牌家具就是那些多功能的家具。让它们在你狭小的房间里“闪、转、腾、挪”,家居便有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不但在地理上相邻,而且在文化上也极相近。过去两国学者之间交换意见,互相争鸣的事是数见不鲜的,可是最近三十年来却中断了,这是很可惜的。现在中日两国历史进入新阶段,我能在和约成立之后,首先应中国权威刊物《社会科学战线》之约,向中国有识之士发表我的意见,实在是件莫大光荣的事。尤其承四十年来旧交汪向荣先生亲为校读,更是感激。当然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希望中国的读者能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意见。我的通讯处是:“日本东京都中野区若宫1-2-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