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到老子道德观的合理因素,有的人总不免摇头,好心的朋友还提示我:“孔子、老子、蒋介石三位一体,不是早就有了明确的结论码?”是的,长期以来,对老子有过各种各样的评价和结论。但是,任何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我们发现老子道德观具有合理的因素。正确评价老子的思想,最根本的是坚持实践的标准,而不能以某种现成的结论为标准。与此同时,还必须正确理解《老子》的全部言论。通行本  相似文献   
2.
<正> 王夫之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在对他的评价中,常常涉及到他的家世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王夫之“出身于一个在野的地主家庭”,“他的一生,完全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更多的同志则认为,王夫之出身于“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后一种看法已经成了定论。为了正确评价王夫之的思想,有必要弄清他的家世情况。(一)王夫之家世的基本特点王夫之既不是出身于在野的地主家庭,又不是出身于中小地主。他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家庭。在1644年甲申之变以前,他家大致相当于乡村富农的经济地位;在甲申之变以后,他的家庭则下降于乡村贫苦者之列。要了解他的家庭的经济地位,首先须了解他的  相似文献   
3.
以民为本的思想是王夫之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王夫之作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标志之一。王夫之的政治倾向从他所阐明的民本思想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一王夫之的民本思想王夫之身遭世乱,历尽坎坷,而且常常以“通古今,参万变”自励。他在对古今的盛衰之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着力捕捉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民众的地位和生计的问题。“当世之安危,生民之疾苦,心念之而不尝试与谋。”(《读通鉴论》卷八)王夫之在1644年甲申之变以后,经常受到清政  相似文献   
4.
在王夫之思想的研究中,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王夫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王夫之“是儒家礼教道统中的突出人物”,他“和其他陋儒没有什么不同。”我认为,王夫之不是什么“陋儒”。他是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虽然,他的全部学术活动几乎都与儒家的六经分不开,但是,他在我国思想史上较早地而且较为认真地对儒家思想作了初步的批判,并力图用“正学”去改造当时已经腐朽的儒学。  相似文献   
5.
王廷相(1474~1544),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他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老庄思想、佛教思想、迷信思想以及阴阳灾异思想等等都成了他批判的对象。但是,他的批判锋芒却主要对准了以程朱为代表的理学。他对于理学的批判,表现了旗帜鲜明、重点突出的特色,也反映出理学发展中的深刻矛盾和明代思想的若干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佛教与封建政治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封建政治的特点以及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特点。这里只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宗法式的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它在家长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天下的封建世袭制,在经济上,它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的个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超经济的剥削体制。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在历代帝王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君权神圣,这是中国封建政治的重要特点。只有掌握这个特点,才能对佛教与中国封建政治的关系问题作出正确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袁伟时同志先后发表了《试评韩非的“法、术、势”》、《再评韩非的“法、术、势”》(分别载《学术研究》1979年第1期和1980年第1期)两篇评价韩非思想的文章。袁伟时同志对韩非的评价,是紧紧围绕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基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他说: 封建中央集权制是与分封割据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基础是地主阶级意志和力量的统一与团结。同时,统一全国不是任何英雄豪杰的个人事业。撇开劳动人民这个创造历史的基本力量不说,剥削阶级内部也要形成强有力的集团,并逐步发展和扩大团结范  相似文献   
8.
《晋阳学刊》编辑部编辑的《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以下简称《传略》)第一辑,最近已经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他各辑也已经或者即将编成付印。第一辑立传的三十五位社会科学家,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社会学、文艺学、古典文献学等方面的专家。其中十六人健在,十九人已经作古(两人是解放前去世的)。除了第一辑以外,尚有六百多位社会科学家的传略已经入选。预计可编成十五辑,共六  相似文献   
9.
由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潮,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思潮。这种思潮同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五四”的开放精神却较少留意,这势必影响我们对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也不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五四运动与开放意识 五四运动是在近代一系列事变的推动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报刊上不断有文章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中国哲学史来说,这个问题也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全局。因此,它引起各方面同志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其主要理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古代“很少涉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清清楚楚地分成两大阵营,应该是近代哲学的特点。”哲学基本问题究竟是否存在呢?如果它存在的话,那它是否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呢!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一直是研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