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个人主观幸福感不仅受到心理、社会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还直接受制于政治运作,包括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政治信任程度以及政府的廉政建设状况.在当下中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稳定因素.而民众对宏观经济态势、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例如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的满意度并不直接影响公民的主观幸福感,只有当对这些公共物品质量的评价转化为政治信任之后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效应.腐败的横行会直接削弱每个个体的幸福感知,政府行为对于提升个人幸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英模塑造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生活中从未间断的现象令人注目。就其实质而言,它是国家实现政治动员、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对党和政府实现特定时期的政治议程和目标、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合法性有着特殊意义。这一行为有其厚重的渊源,是传统政治文化与表彰机制的延续,是对延安时期树立榜样的成功经验的继承,有来自苏联的示范影响,是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联结政权与民众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3.
自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至次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并确立了新的国家建制,中国共产党处于建政时刻.其间,"五一口号"规划的两步走的建政路线图发布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调整?学界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遂以为建政程序作了重大调整,此乃为新政协筹备会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障目,进而忽略了两者实质性的区别,也低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在历史紧要关头谋定而动、顺势而进的政治智慧.事实上,从"新政协"到"人民政协",不仅是改名,而且是易姓.驱动这一过程的"双核"是:中国共产党论定的未来国家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建政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逆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2012年最新一组数据,我们发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从家人、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到陌生人,中国人之间的信任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差序格局。已有研究者指出,对陌生人的普遍信任与民主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基于社会交往同心圆内圈的特殊信任则与民主价值无涉。较高的普遍信任会促进和活跃公民的政治参与,而现有文献中呈现的中国人的高信任度绝大多数来自同心圆的内圈信任,使得信任与民主价值之间因果关系的链接出现断裂。本文的分析是社会资本理论跨文化应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党政关系的演进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建国以来,党政关系几经调整,不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本文以领导小组的历史变迁为观察点,通过考察建国以来领导小组党政归属的变化来透视党政关系的演进历程,从中把握当代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革命形象的构建主要基于反帝反封建。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其反帝反封建的形象仍被不断强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重新设定了肃清封建残余的议题,但不久这一议题客观上转换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进入90年代,反封建的议题逐渐被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所置换,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认知的转向也与此间中国政治走向相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