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可久散曲中写梅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小山笔下的梅花意象一改坚贞、孤傲、无畏的传统内涵而为清逸、衰飒、幽独 ,它不再是凌寒傲雪、骨气铮然 ,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压抑孤寂、顾影自怜的情调 ,由此透析出小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困顿终生的张可久 ,一直徘徊于仕与隐之间。表面看来 ,小山多纵情诗酒 ,流连山水之作 ,而细细寻绎 ,诗人心中的执着追求与深沉苦闷常渗透于字里行间。该文着重探讨小山散曲所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作品,经过孔子及汉代儒家学者的整理、传授和阐释,实现的经典化,相当程度的失去了其原真风貌;由秦汉儒家诗学理论确立的中国诗学传统,对个性化的抒情予以遮蔽乃至否弃,对中国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来,诗史互证作为阐释学方法,虽被学者们广泛运用于文学与史学研究,却几乎不曾关注其生成语境问题。中国文学与史学的传统为"诗史互证"观念和方法的孕育诞生,作了理论和创作方面的充分准备。这一阐释学范畴的提出,实为中国传统文学与史学观念水到渠成的产物,同时也预设了它的限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