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格物致知”法,可以概括为观物取象、万物交感、类比推理和静观玄览四种形式。其中前两种是认知的初级形式,后两种是比较成熟、完善的形式。古代哲人崇尚“中道”而形成的“中庸”性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为儒家所独有,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效应。取“中”是另一类型的辩证法。战国后期,以道、儒为主的先秦诸子学说走向趋中调和,最后到汉初董仲舒那里得到了统一,构成以后两千多年来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同”和“小康”反映了什么? 被学者津津乐道的《礼记·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和“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 《礼运》篇以孔丘第子言偃和孔丘的问答形式说:“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丘说他虽然没有亲自生活在“大道之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史学出版物中读到一本新作———《周代史官文化》。这是许兆昌先生在他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 ,又经过数年的功夫 ,修改、补充、增订而成。全书 2 5万字 (原博士论文 1 0万字 )。读后确实受益不浅 ,所以写了这篇琐记把它推荐给史学界同仁。许兆昌是著名学者金景芳前辈的高足 ,金老是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经学家、史学家 ,在其一生长达 70多年的研究、著述与执教过程中独树一帜 ,受业弟子满天下 ,因而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集体 ,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 ,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以前撰写博士论文时 ,本文作者只是从史官制度角度考虑问题 ,涉…  相似文献   
4.
在殷代的甲骨卜辞中有很多条关于“衆”和“衆人”的記载。而且他们大都是作为殷代的主要生產的担当者而出现的,因此,解决股代社会中的“衆”和“衆人”的身分問題,无疑是解决殷代社会性質的重要問題之一。  相似文献   
5.
论先秦的饮食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告子》篇记载告子的话说:“食色,性也。”《礼记·礼运》也反复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手段,同时又是对自身本能高度理性发展的文化晶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思想和心理,是民族传  相似文献   
6.
荀子在所著《王霸》篇中以设问的口气提出:“人民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曰:夫以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千岁之法’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的“恒心”。孟荀“千岁之法”和“恒心”的这种清醒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外在的“士君子之容”:“俨然、壮然、祺然、然、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俭然、侈然、辅然、端然、訾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在这一连串的形容词面前,知识分子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鲜明的个性特征。下面试就这些已被汇诸笔端的知识分子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状态,略予揭示和挖掘。  相似文献   
7.
<正> 在商代社会中,有一种令人困惑莫解的奇特现象,那就是与周代社会以后的重嫡重长不同,商代却重幼重小。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些人物身分,凡冠以“小”字的,地位则一般较其他未冠者为尊贵,如“小子”就比一般的“子”地位高,“小臣”就比一般的“臣”地位高。在同一家  相似文献   
8.
下面我们具体考察一下夏、商、周三代,看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发生质变的?  相似文献   
9.
武王克商前,周人尚停留在原始公社制的末期,他们为了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为形势所迫,匆促地建立起国家。因此氏族制度的习惯和思想,特别是父家长制的某些传统,便被保留下来。如《诗·公刘》“彻田为粮”,这是部落首领向各父家长家庭征收实物作为公共支出的费用;《孟子·梁惠王》说:“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这种“比较温和的隶属形式”(恩格斯语。见《起源》第八章),其中就具有某些近似封建的东西,或者叫它作封建因素。马克思说:“现代家庭在萌芽时,不仅包含着奴隶制,而且也包含着农奴制,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同田间耕作的劳役有关的”(转引自《起源》第二章)。西周时期,父权制大家庭无疑是存在的。《诗·大田》篇记载的“大田”耕作与“曾孙”督耕,说明大家庭公社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奴隶制形成和消亡的具体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区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阶级的形成,另一个是国家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