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文艺理论家米勒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意识形式”,巴人通过《莽秀才造反记》中的历史叙事,既呼唤劳苦大众奋起抗争,又批判了劳苦大众抗争行为的残暴、无序,发出了历史永恒悲哀的感叹。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类试图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寻求共同的利益.经济领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势必会引起上层建筑中文化、意识的转型.转型期的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互相渗透,知识分子人文意识的变化与失落,文学创作的精神属性淡化与商品生产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车晓勤 《江淮论坛》2007,(3):108-115
探究女性主义先驱吕碧城生命历程的辉煌和冷寂,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女性发展,对于我们当代社会“双性和谐”的构建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拧巴"--后现代小说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勤 《江淮论坛》2005,(1):113-118
戴维·洛奇的小说艺术表现了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必然模式.它与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爱你两周半>、<手机>异工同曲,又有着明显的文化相异.分析东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异同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