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最近在报端连续看到两篇谈论文史关系的文章,其中都引用了“文胜质则史”这句话,借以强调“文史不分家”,治史必须习文,或说明文人修史,天经地义。这样的理解未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文胜质则史”,语出《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于这段话,历代注家的理解大体相同:一个人须有文有质。如果质朴胜过文采,就象个乡下人,显得鄙略而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又象个修史的,未免虚浮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