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中国诗坛社是南中国最大的诗歌团体,它不但对华南的诗歌运动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国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过去,由于忽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人们对它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了解,以至在解放前后出版的为数不少的新文学史著作和新诗研究专著中均未见提及。笔者最近作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访问工作,并对所得材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现对这一社团的战斗历程、诗歌理论和作品成就,以及与华南新诗歌运动的关系等等,作一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会议的主题,我想谈一点与五四传统有关联的问题。文学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产品。在我们的观念中,五四文学是怎样的文学呢?那是一种由于思想比较解放而人的精神得以张扬的文学。如果封建专制的精神环境不出现变化,五四时代的新文学是不能出现的。但是,中国封建传统的根基非常深厚,“王纲解组”的时期往往是短暂的,一己封建势力“重整纲纪”,加在文学上的压迫就又来了,精神又再萎缩,原有的“新文学”的意义也会逐渐消失。精神环境变坏了,文学当然还在发展着,正如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文学也一直发展着一样。但这时候就容易走回老轨…  相似文献   
3.
华南的新诗歌运动,在抗日战争初期特别活跃,发展异常迅猛,诗歌刊物不断涌现。其中,《诗场》是一份应予重视和肯定的刊物,因为它在这个运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同著名的《中国诗坛》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1936年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简称“艺协”)的诗歌组同人首先办起《今日诗歌》。该组组长温流任主编,黄宁婴、叶春、陈芦荻、陈残云、苏翰彦、陈华、黄道辉等人参与活动,前后只出了两期。翌年5月15日,《诗场》第1期出版,由黄宁婴、陈芦荻、陈残云、黄鲁,加上鸥外鸥5人合办,每月一期,共出4期。第3期出版前半个月,即1937年7月1日,《广州诗坛》创刊号问世,其组织核心和基本队伍,大致上与上述两个诗刊相同。《广州诗坛》从第4期起改名为《中国诗坛》,这是从《今日诗歌》到《诗场》,到《中国诗坛》的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4.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一百多年前曾经说过:“如今,作一个诗人——这意味着用诗的形象去思索,而不是象小鸟一般以美妙的声音去鸣啭的。要想作一个诗人,不需要那炫耀自己的琐屑的意愿,不需要那无所事事的幻想的梦,陈腐的情感和华丽的忧郁,需要的是与当代现实问题的强烈的共鸣。”对一个诗人提出这些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对一个由众多的诗人组成的诗歌团体的要求,也应该是如此。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中国诗坛社称得上是我国有数的最大的诗歌团体之一,它不仅对华南的新诗歌运动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国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这里所选的几十位诗人的两百多首诗,只是这群诗人中的部分人的代表作。透过这几千行诗,读者不难发现,它那时代的、历史的烙印是如此深刻,反映的生活面是如此广泛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鲁迅自1927年南下广州之后,对广东新文学运动反复进行“五四”思想启蒙工作,是广东新文学运动的播火者和拓荒者。30年代以后,广东文学的繁荣与鲁迅精神的影响是有密切关系的。其影响巨大是同那时广东的历史条件、文学要求和鲁迅本人的精神、思想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的广州文学,从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至广州沦陷(1938年10月21日),其来龙去脉,可以前后伸延而分三个发展阶段来描述:一、抗战爆发前后广州文学的基本态势;二、从《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1938年1月1日)起至广州沦陷前夕,广州作为全国战时文学中心之一的情形;三、沦陷后在粤作家的走向和文学走势。这一时期的广州文学活动,乃是中国抗战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东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但直至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在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甚至在《中国抗战文艺史})的专书中,都还留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鲁迅所言儒教已亡邓国伟鲁迅早年与许寿裳谈论佛教时说过,“佛教和孔教一样,都已经死亡,永不会复活了。”(见《亡友鲁迅印象记》)现在先放下佛教不说,单看看他何以言儒教已死。本来,这也不是鲁迅一人所见,如胡适也指出过,儒学演而为教,已多“伪说和改窜”,...  相似文献   
8.
一五四文学的悲剧性内涵由于历史的沉淀,人们对五四的认识已经深化。但中国文学要求走向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尽管中间已经经历过艰难和曲折,事实上却还很难说五四的使命已经完成。今天,站在历史的新的起跑线上的人们将只把它作为又一次相似起点的有价值的参照。五四文学曾经在不同程度上被“旗帜”化。应该说,五四的叛逆精神和变革方向无可怀疑,确实具有旗帜意义,然而感情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著名的《中国诗坛》创刊46周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室于9月1、2日召开“《中国诗坛》学术座谈会”。到会的代表,主要有在广州的原《中国诗坛》的中坚人物或积极分子陈残云、陈芦荻、鸥外鸥、李育中、叶舂、野曼、郑树荣、马冰山、李又华、楼栖、王文娴等;香港中文大学讲师卢玮銮应邀专程前来赴会;在北京工作的金帆出国访问归来路经广州,亦参加了会议。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饶鸿竞、中文系主任吴宏聪以及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室的研究人员,都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共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